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大明嫡长子 第854节

大明嫡长子 第854节

    明军在9月打散了大玉兹大小部落,10月即占领了哈什儿城,当地人这么叫,这是走出天山北麓,开始攀登哈萨克丘陵的一个要塞。

    西域总是处于战争之中,人类为了求存,只能是修筑大小要塞,明军成功在冬季来临之前占领了这里。

    如果没有城池、房屋,人倒还能躲在帐篷里,但马匹会大面积冻死的。

    现在好了,主帅韩十二郎用着他在陆军学院学到的知识,带领他的部队找到了暂时的休憩之地,同时也是一次休整。

    城里面,有明军掌握各处要点,同时分批看押没来得及逃跑的哈萨克百姓。

    16世纪可没有那么多的人道主义,如果试图成为菩萨,那就要将为数不多的食物分出去,然后让自己的士兵忍饥挨饿,当他们失去战斗能力,你也当不成菩萨,而只会成为傻瓜。

    亡国奴从来都不会成为自由民。

    这些哈萨克男人被发动起来去做各种劳动,比如去修补被大炮轰开的城墙,而因为食物被抢,他们大多体力孱弱,在严寒之中很难乞活。

    哈萨克女人要负责暖一暖轮换休息的士兵的被窝。

    战士们从春天一直战斗到夏天,精神紧绷了太久,他们需要一次释放。

    韩十二郎满足了他们。

    吃着抢来的牲畜,烧着抢来的柴火,睡着抢来的女人,当寒潮过去,太阳升起,战士们这才恢复了体力与精神面貌,并重新成为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队。

    这些细节史书上都不会明说,那里只有四个字:以战养战。

    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存活下来,否则等待伊犁的补给不知道要死几回,万一路上被劫了,还会支援敌人。

    中亚大地上从来如此,若是明军失败,下场也是一样。

    等寒潮过后,韩十二郎下令整备军队。

    重有千斤的十六门炮现在有了哈萨克男人来拉,火铳子药被消耗一半,尚且能用,红薯干吃了不少,但抢到了腊肉,虽然硬,口感差,但至少有得吃。

    “大帅,大玉兹被打散,又过了那么长的时间,西面的两个大部落和塔赫尔汗一定会收到明军进攻的消息。按情报所说,假若这个塔赫尔真的是个疯狂且目中无人的人,他一定会率兵迎击。”

    韩十二郎的帅帐里升起了炭火,这也是他们携带的物资,南京的人在纠结打安南打不了富裕仗,什么叫富裕仗?这就是。

    预期塔赫尔汗会来迎战,这是两个月前就开始有的判断,但距离遥远,又来了几波寒潮打断了这个进程。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的。

    尤其明军仍然在向西北进发,这个地区已经是巴尔喀什湖以南区域,属于哈萨克人相对聚居的地方。

    “主力来了更好,省得这样拖下去。”韩十二郎啃了一口生硬的烤熟的肉。

    本来一切还好好的,结果忽然有人冲进来,大声禀告:“大帅西北方向有敌袭!”

    账内的三个副将都站了起来,“敌袭?这个时候?”

    五六万人的部队在平地上铺开是非常宽阔的,一个角落里的动静,帅帐在第一时间的确有可能不清楚。

    “慌什么?”韩十二郎轻轻撇了一眼,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带领全军在野外作战,怎么可能没有应对突袭的计划?

    他问:“敌人有多少人?”

    “目视约有七千到一万人!”

    有个副将说:“这个规模,不像是散掉的部落小规模侵扰,估计是更大的部落的试探攻击。”

    “被袭击的是哪一部?”

    众人向沙盘走去,“西北方向,应该是第二军第三卫的右翼骑兵营,那个千户我知道,陆军学院正德十七年优秀毕业将领,姓林,叫林堂,作战极其勇猛。”

    韩十二郎摸了摸下巴,“一次突然冲锋绝不会冲散我们的阵线,先调动大炮,轰敌后方,三轮齐射后,令第三卫在左右两翼各投入三个千户营包抄攻击,减轻右翼骑兵营正面压力。第二军一、二两卫做好追击准备。第一军,随本帅压阵。”

    “只压阵,不上吗?”

    “等等他们的主力,急什么?”

    明军的大炮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不仅仅是攻城,在战场上轰上那么几轮,就能给敌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敌袭之时,最初会有些混乱,但只要指挥系统仍然存在,尤其是前线的中下级军官都能镇定自若的指挥,那迅速组织起防御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些哈萨克骑兵的运气很不好,他们遇到的可能是当前世界上中下层军官素质最高的一支军队。

    毕竟百户这一层级里面都有‘政委’!

    最初的弓箭虽然有些难以招架,但局势反转就会到来。

    从空中俯视,宽阔的大地上密集的站着像蚁群一样的军队,其规模仿佛已横绝万里,突然之间,十几颗圆形炮弹乘着火光冲天而起,

    轰!轰!轰!

    大地都在这个瞬间被颤动,对于明军来说,这个声音的效果甚至比擂鼓还有用。

    政委娄方勇就等着这一刻,他指着天空的炮弹大喊:“那是我们的炮!”

    轰轰轰!

    又是一轮!

    哈萨克骑兵大约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发射距离的炮弹,而且它不仅仅是实心炮弹,里面是有火药的,落地之后就是‘砰’的一下,碎尸体遍地。

    骑兵营的千户官林堂哈哈大笑,“蝼蚁之辈,可识我大明利炮?”

    武器的先进会给士兵带来一种天生就会胜利的感觉,而没想过失败的军队,不可战胜。

    仗打了一会儿,韩十二郎等主要将领也骑马出来了,在他指挥之下,乌泱泱的大明骑兵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形成阵线,左突右冲。

    模仿蒙古人的战法也有了成效,就是在短兵相接之前,先高速穿插,骑射杀敌。

    关乎军队最主要的几个点,武器装备、单兵素质和指挥水平,明军都处在近百年来的巅峰状态,所以真的像这样打起来,哈萨克骑兵很快就支撑不住。

    韩十二郎敏锐洞察到这一点:“第二军第一、二卫开始追击,军令只有一个,击溃来犯之敌!”

    他是主帅,他有自信,不要说敌人来一个先头部队,就是面对十万大军,他都敢这么玩。

    第九百五十二章 奠定格局

    巴尔喀什湖并不遥远,明军将士将军旗带到了湖畔。

    这应该是湖的西部,湖面宽阔,湖水浅淡,说起来这是一个半咸半淡的奇怪湖泊,而西部得益于伊犁河等诸多河流的滋养,湖水清澈甘甜,满载着生机与活力,远处有雪山皑皑的天山作为背景,苍茫,美丽。

    朱厚照前世也没有去过这里,

    这辈子大概一样不太可能。

    他只能借助将军们粗陋的文字,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在脑海之中勾勒出它的风华绝代。

    前两天,陪着五皇子载壡读书的时候,孩子问过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

    夷播海远在西域,那里建不了长城,将来敌人再打过来,怎么防守呢?

    朱厚照回答:继续战斗。

    不错,其实打出嘉峪关就存在这个问题了。

    因为西北地势开阔,打出去就会面临新的防务压力,相当于破除旧的战略困境,就会面临新的战略困境,所以在西北没有什么政治平衡与军事平衡,它从来都是动态的,只能隔上三五载打一次。

    若一直强盛,像是大唐,还能继续往西打到巴尔喀什湖西面,如果衰败,那就退回来。

    就这么简单。

    实际上哈萨克汗国和俄国人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就是拼,耗,然后他们最终臣服了沙皇俄国。

    所以中原地区的人常常不明白,一个区域一两百年间大体上的和平,这在亚欧大陆上属于奢侈品。

    “……但是战争,往往皇帝是无法做什么的,古训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战争瞬息万变,而战场远在万里之外,皇帝如何指挥,如何掌控?”

    载壡被皇帝拉着手行走在外,欣赏梅花傲人之态。

    “那岂不是完全的听天由命吗?”

    “也不能这么说,皇帝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命令百官协同,为前线输送粮草、军饷,更为重要的是选对将军。当年宋仁宗有一个评语,说他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但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叫会做,什么叫不会做?具体到在国家面临战事时,会选将军的就是会做,反之,则不会。”

    “这便是父皇说的,用人为第一要务,用对了人,诸事皆平。”

    “不错。不过能持续为前线输送粮草和军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就是皇帝的第二要务。”朱厚照揉了揉他的脑袋,“就是要治理国家,百业兴旺,否则国力从何而来?”

    这次他在江南的微服被突然打断,那也没办法了,不太可能再来一次,因为他还有第二件大事。

    就是产业大会。

    在此之前,负责南洋公司经营的顾佐和浙江巡抚汪献都到南京来了。

    朱厚照带着载壡进暖阁,一起接见了他们。

    这都是老熟人了,汪献是第一批的侍从,现在也走上高位。

    “臣顾佐(汪献)恭问圣躬安。”

    “朕安。”

    “皇上,这是这三年宁波市舶司的出货名录。”顾佐直接就上了一个本子,

    而且还有很强的记忆力,许多数据脱口而出,“过去,自南洋公司货船出去的主要商品为丝绸、瓷器、茶叶,每年丝绸约在一千一百万匹,各类瓷器三十余万件,茶叶六万余吨,但这五年的显著变化是棉纺织品异军突起,而且速度极快,几乎是连年翻番,今年已出货总价值高达八千四百万元,完全超越原来的主力商品。按照当前趋势,其价值应会超过丝绸、瓷器和茶叶的总和。”

    “江南富裕,朕见识过了。”

    其实他并不惊讶,瓷器和茶叶虽然价值很高,但毕竟贵啊,而茫茫多的普通人他们只穿得起棉衣。

    所以最后不仅会超过这三件商品的总和,更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他们的几倍。

    然后棉纺织业会成为一枝独秀的存在,继而是种植园不断扩展,奴隶不断输入,直到某天人力都无法满足,于是突破了蒸汽动力。

    这些工艺革命又会带动战船、火炮等军事武器的发展,就这样形成一个从卖货到打到你同意我卖货的格局。

    “为何还有四百万元的香料出货?”朱厚照看到一个奇怪的东西,“香料在我们这里也能种植吗?”

    “启禀皇上。我们香料种植的少,主要还是南洋国家,最近几年许多商人发现这是另外一条生财之道,所以都在开拓这方面的贸易。统计进来,是因为这些商家是通过南洋公司的货船出货的。”

    “买进来亦有不少。”

    “正是。”

    朱厚照脑子里一下子想到香料贸易、香料群岛。

    他现在有《明约》在手,完全可以抓住这个超级商机。

    “大明的商人是怎么参与到香料贸易之中的?”

    顾佐答:“与棉纺生意一样,想办法找到货源,然后收获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