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大明国师在线阅读 - 大明国师 第411节

大明国师 第411节

    也就是说,他们不得不从一开始的完全抗拒思考未来战争的形态,变成认识到当下版本火器部队的价值。

    既然朱能承认了火器部队的价值,那么姜星火这个门外汉,之前说的,也就证明,是确实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他们必须端正态度了。

    至此,姜星火费劲了力气,终于通过环环相扣的逻辑引导,让这些脑袋里仿佛塞满了花岗岩一样固执的将军们,开始正视火器的作用。

    接下来,就是加大力度,彻底把他们脑袋里的花岗岩清理出去的时候了!

    将军们的态度端正了过来,姜星火也不再犹豫,开始了自己讲课。

    “本国师认为,随着新式火器技术的发展,火铳和火炮会变得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射速更快,从眼下仅经过低烈度平叛战争的实战检验,逐步成长为改变战争形态决定性要素,而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相关的战争理念,也势必会出现革新,如果大明不能在技术和理论,都走在火器时代的最前沿,那么当再次出现军事技术全面领先的‘蒙古人’时,汉家衣冠沦丧、华夏大地陆沉的耻辱,恐怕就会再次不可避免地发生。”

    姜星火的话语条理分明,而最后一部分,大多数将军,对此都是认同的。

    蒙古人正是由于极度重视军事技术的研发,在自身战斗素养高、战术打法先进的基础上,拥有了回回炮等高端军事技术,才能做到攻城野战全面独步天下。

    “所以,本国师认为,火器时代,或者说热武器时代的军事理论,应该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战争政策、统帅战略、将校战术、尉士战术、后勤学、工程学。”

    见姜星火条理清晰,众将又委实想象不出来未来的战争理论,便都开始不自觉地改变了对之前姜星火所言理论不屑一顾的态度,反而开始认真倾听了起来。

    默默地看着众将态度发生的鲜明转变,柳升不由地在心头感叹了一句“国师果然不同凡人,竟然能三言两语,便将这些骄悍的武将所折服。”

    而此时,姜星火的话语还在继续,旁边的朱高煦,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在诏狱的时候,只可惜身边没有那棵歪脖子树了。

    “战争政策,便是庙堂庙算与战争的关系,决定了战争的对象是谁,因为什么而发起,规模如何,预计持续时间多久。”

    “统帅战略,则是指统帅通过地图、沙盘等方式,来模拟和指挥战争的艺术,这一点上,热兵器时代的战略或许会有所改变,但跟冷兵器时代相比,一些基本的战略原则却是通用的。”

    “将校战术,也就是在座的各位将军乃至下面的指挥使,该如何指挥一只部队,或通过带头冲锋、或通过阵后调遣,来让部队以最佳的战术选择,在统帅战略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投入战斗,以达到统帅战略目的。”

    “尉士战术,则是基层军官与士官们所需掌握的具体战术实施方法.这里额外插一句,本国师认为将校战术是大明皇家军官学校需要重点教授的,而尉士战术,则是需要通过专门士官学校来教授,也就是说让统帅、将校、尉士三个不同的专业指挥层级接受不同的教育,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后勤学,这个不需要我再多说些什么,古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辎重到底有多重要,在座的诸位将军应该比本国师要懂,而后勤实际上是战争准备、保障战略和战术使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维持军队移动的必备条件。”

    “工程学,跟冷兵器时代的筑城、扎营不同,随着火器的技术进步,必将出现诸如‘棱堡’、‘要塞’、‘战壕’等热兵器时代的新式工程。”

    听完姜星火的简单概述,靖安侯王忠忍不住反驳道:“那按国师的说法,我们这些骑兵以后就全都没用了?”

    “当然不是。”

    姜星火的话语,让众将稍微松了口气。

    “按照本国师的推断,在未来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骑兵并不会失去作用,依然是战场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骑兵的定位和作用会产生一些变化。”

    “国师可否详细说说?”宁阳伯陈懋似乎颇有兴趣。

    “诸兵种协同作战。”

    姜星火肯定地说道:“未来的战争,同样是由诸兵种协调开展的,不过跟过去不同,步兵将主要被火铳兵所代替,而炮兵将成为独立的兵种,同时类似于飞鹰卫的空军,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骑兵的机动力和冲击力在火器技术没有进入下一个门槛,也就是铁甲战车相关的科技要求不够之前,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作战中,骑兵应该主要用于袭击、扩大战果与阻击溃败敌军的集结,以发挥骑兵的长处冲击力。当然了,如果骑兵单独出击,那么必然面临两翼暴露的风险,因为骑兵在马上使用火铳较为困难,且无法与大炮一起冲锋,仅以刀矛作战的话在未来其实是不够的,所以需要步兵和炮兵的支持来配合发起冲锋,但这种支持决不能以限制骑兵的冲击力为条件,步兵不能牵累骑兵,一个优秀的统帅,应该考虑地面部队的步兵、骑兵、炮兵三个兵种的合理的比例关系,力求兵种之间的最优协同,防止某兵种之短对其他兵种之长的不利制约。”

    听完这个,宁阳伯陈懋若有所思了起来。

    “当然了,这些只是军事理论层面上的东西,还有更重要的。”

    “更重要的?”柳升也愣了愣,国师没跟他讨论过这个。

    姜星火点了点头:“不错,在未来时代的战争里,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兵员征召、训练、补充机制,同时还要有配套的参谋、后勤、卫生等机构。”

    “换言之,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变革,器物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制度,但制度的变革远比器物的变革更加重要。”

    “现行的卫所兵制度,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即便没有热武器时代浪潮的影响,它也将不适应未来的战争模式!”

    第370章 张辅

    “……”

    整个五军都督府的议事厅里鸦雀无声,众人都陷入沉默之中,认真消化着刚才从国师嘴巴里吐露出来的这番言辞。

    客观公正地来说,靖难之役不讨论战争性质等问题,仅以兵源构成、士卒出身来讲,跟唐朝的安史之乱,是有很大相似性的。

    燕军的兵源构成,主要以胡人(蒙古人、色目人)和北地胡化汉儿为主,士卒出身则是既有与唐朝府兵高度相似的卫所兵,也有募兵制下的新征兵,还有朵颜三卫等雇佣兵.朱棣麾下的燕军,跟安史之乱时的那个“燕军(安禄山国号大燕)”在这两方面不说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是相差无几。

    而正是因为经过了四年靖难之役的战火检验,正是因为很多将领都认识到了内地卫所兵战力的低下,卫所制变革的必要性,才被在座的将军们看得清清楚楚。

    卫所制最早是由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提出的,主要参考了西魏北周隋唐沿革下来的府兵制,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将其确立为大明的立国基本制度之一,所谓“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而洪武开国时又规定好了十三个都指挥使司由朝廷中枢的五军都督府分别划片管辖。

    关于卫所制,老朱自夸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嗯,其实老朱说的还保守了,何止养兵百万?何止是不费一粒米?

    要知道,洪武开国的时候一共491个卫,军队基本不存在缺编吃空饷的情况,那可是实打实的三百万大军!

    当然了,事物都有两面性,三百万大军看着吓人,可要是按照募兵制发军饷,把大明户部干破产都养不起,而这些久经战火的军人若是贸然裁撤又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所以屯田制其实是不得已的选择。

    老朱当然知道卫所兵种田时间久了没啥战斗力,他自己的原话说的都很明白,“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说白了,卫所制就是为了把这三百万人找个办法养活起来不闹事,用来打仗那是额外收获,这么想,是不是就觉得赚了?

    事实上,老朱确实赚了,他养兵一粒米都不出,还从卫所手里收米。

    那么究竟谁亏了呢?

    当然是老朱后面的皇帝们。

    卫所制是开国时的权宜之计,根本不是什么万世根本,就算没人动它,到了姜星火前世明朝嘉隆万三朝时期也就维持不下去了,当时全国大量卫所兵逃亡,很多卫所空了七八成,边军稍好,只跑了四五成.所以在明朝中叶,以“戚家军”、“于家军”、“李家军”为代表的募兵制部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募兵制的下一步进化,便是家丁制。

    姜星火的这番话没有招来反对,便是因为卫所制的弊病实在是多到数不胜数,边境的卫所兵战斗力还比较强,但很多内地的卫所兵跟农人并无区别,把一群没怎么训练过更压根提不上有实战经验的老弱病残送上战场,简直就是在闹笑话。

    大明开国的时候,养着这三百万卫所兵是为了维持稳定,而到了靖难之役后,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卫所被成建制的打光了。

    君不见能容纳数十万人的德州大营,辕门前的大纛没变,可士卒已经换了好几茬了啊!

    李景隆北平之战扔了五十万大军跑路,白沟河之战扔了六十万大军跑路,这些兵都哪来的?还不是建文帝从全国征调来的卫所兵。

    所以,眼下有这个条件,那么卫所制变革,晚变不如早变。

    好半晌后,蒙古鞑官出身的同安侯火里火真率先打破沉寂,目光灼灼的看向姜星火,问道:“国师这般说来,可是已经找到改善卫所制弊病的方法了?”

    其他将军们对此也颇为热切别误会,他们不是真想从姜星火嘴里得到答案来改变大明。

    你不能指望这些跟着朱棣造反的大小军头有什么太高尚的理想,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所希望的是从姜星火这里,得到一个他们能接受的军改方案。

    马上要进行的军改,才是关乎他们和他们下面的拥趸切身利益之所在。

    “之前姜某与陛下谈论过此事。”

    姜星火悄然换了个自称,自信满满的回答着,他的手指轻轻地叩击着案几,仿佛在思考什么重要事情。

    其实并没有这种想法,他早就思考完了,哪还需要临时思考,只是,该吊胃口时就得吊胃口嘛

    事实上,在路上的时候,姜星火细细琢磨永乐帝的圣旨,毕竟永乐帝应该已经考虑很久了,在深思熟虑之后,给他回京的第一道圣旨是这个,姜星火就觉得应该不仅仅是对他的暗示,暗示他只要军权在就不要急,这里面还有其他要做的事情。

    表面上,自然是火器部队与军阶制度。

    但姜星火稍稍思量,又琢磨出了另一重涵义,便是军改。

    是的,永乐帝一定有借他的口,向五军都督府宣布军改方案初稿的意思。

    因为军中的大小军头都有各自的派系,哪怕是朱能、丘福也不例外,所以如果姚广孝不出面,自己这个理论上的军界局外人,其实是最合适做这个事情的。

    这样,哪怕将军们不满意、反对意见很大,永乐帝也还有转圜的余地。

    “既然如此,国师何不快快拿出解决办法呢?”又有人站起来提醒道。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赞同,显然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挺上心的。

    “诸位莫急,姜某刚才在思索,怎样将卫所的弊病彻底杜绝。”

    姜星火微微拾眸,环视四周后才说道:“当然了,变革卫所制,绝非朝夕可成之事但姜某曾与陛下说过,要改卫所制,需要先建立一支非卫所制的常备军,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诸位将军可能也听说过了,那就是——京营。”

    “这京营该如何构成,陛下的意思是?”

    姜星火摇了摇头,只道:“陛下的决意尚且不知,但姜某给陛下的意见,是由三大营组成,只是此三大营并非洪武时期同名的那个,而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乃是由京师卫军和大明各都司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的主力野战军团。”

    “三千营,便是以剽悍鞑官为骨干组成的骑兵部队,重骑兵、轻骑兵俱备。”

    “神机营,则是以火器为主的部队,装备火铳、火炮、热气球。”

    “当然了这些只是姜某个人提议,具体还要等评定将阶,以及征伐安南后,才会考虑进行军改。”

    众将听闻此话皆松了口气,虽说,这位国师人人皆称谪仙临世,但终究是看着年轻了些,若是他一上来便狮子大开口,或者弄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来,那可就不妙了。

    而这个军改方案,其实之前他们也听到过一些风声,如今从姜星火这里亲口说出来,再结合永乐帝“让国师来五军都督府亲自讲一讲火器部队”的事情,便也隐约悟到了什么。

    事实上,在诏狱里的最后一节课,朱棣接受了新的军事理念冲击后,朱棣就对火器部队上了心。

    正是因为朱棣的默默支持,朱高煦纯火器化的税卒卫才得以成立,也才有了去江南平叛露脸的机会。

    火器部队或许现在还不够成熟,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能适应高烈度战争,但这次姜星火带着税卒卫打出来的表现,却无疑是让火器部队大规模成军,有了一个基础。

    五军都督府观察团回来后,详细给朱棣汇报了战况,朱棣也有了按照姜星火之前提议,单独让火器部队成立“神机营”的想法,所以才让姜星火来五军都督府讲一讲。

    如今看来,勋贵武臣们的阻力并不大。

    毕竟姜星火不是空口白牙向他们祈求给火器部队单独成军的机会,而是税卒卫打出了相应的表现,而且姜星火能带给他们利益。

    这里便是说,军改,同样也是变法的一部分。

    不管将军们怎么想,如果军改真的按照姜星火的计划进行,那么在外界看来,大明的军方,就已经站在了变法这一边。

    除此以外,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大明的商品卖出去越多,也会有越多的资金投入到钢铁产业和化工产业,这些产业都会以正循环的方式,提升火器相关材料的强度,眼下是火绳前装滑膛铳,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会出现燧发前装滑膛铳、燧发前装线膛铳,乃至燧发后装线膛铳。

    姜星火给将军们讲了军事理论,并没有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些东西描述出来,因为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利益!

    而姜星火今日在五军都督府的宣讲,给将军们带来的,可谓是满满的利益,既包括了关于棉纺织业手工工场及后续产业分红的物质利益,也包括了他马上要讲的军阶制度的精神利益。

    “另一件要讲的事情,便是将阶制度了。”

    “全军用来进行标识区分的军阶,暂时拟定从将阶开始,如果推行效果好,那么再进行校阶和尉阶的变革。”

    “将阶,分为上将、中将、少将,该制度与爵位高低、职务权责并无关系,仅用于标定该将领的等级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