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君为依(重生)在线阅读 - 第94节

第94节

    要不是本王提前知会何姑娘,透出你已经把罪证嫁祸给林掌柜的消息,江与辰一定不会如此笃定,当即就把证据呈到御前。”

    杜迁隐在宽袖下的手,微微颤抖,他总觉得自己的计划是万无一失,既能接方家的手捏住梁王,又能利用梁王办成自己的事,如此缜密,怎会被梁王知晓透彻!

    他的脸上露出探寻之色:“王爷派人跟踪我?”

    元轼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慢条斯理道:“做事用人,自然都要谨慎些。”

    杜迁静默半晌,胸膛却不住地起伏,再开口时有些咬牙:“既然王爷不信我,又何必叫我去方家。”

    “本王怎会不信你呢?”元轼笑得甚是和煦,随意整了整衣袍。“杜公子,你可是帮了本王一个大忙。虽说这次没能借机扳倒方家,让方如逸逃过一劫,可本王听说,那间私铁坊被广惠库收了去,再不能继续留在她手里。

    还有,你得了方家人的信任,等案子一了结,多半就要和方如逸成亲。等你做了方家人,本王若想知道漠北的军情,岂不是轻而易举?”

    杜迁浑身颤抖,在未入夏的时节里大汗淋漓。

    他主动向方如逸求亲,不过是借机要挟元轼,好让他快点帮沈师微脱籍。却没想到,一计不成,反而将自己的婚事送了进去。

    “难道王爷真想让我和方如逸成亲?”

    “你们二人成亲,于本王只有好处,为何不想?”

    “可我心里只有微儿一人!我做这些事,都是为了她!”

    元轼摇头一笑,露出大为遗憾的神情,起身走到杜迁面前,拍拍他的肩:“杜公子,若你娶了方如逸,以后必有荣华富贵,大好前程。可要是你为一介人人弃之的女校书而同方家交恶,将来岂不后悔?”

    --------------------

    第118章 高中

    ======================

    杜迁别过头,凛然道:“我没什么后悔的,富贵功名,非我所愿,我只求与微儿自在一生。”

    元轼笑了笑,可目光里却透出些鄙夷:“杜公子与本王虽说道不同,但如今却能坐在一起谋事,岂非一件奇事?”

    听出他语气里的讥讽,杜迁冷着脸不答话。

    元轼并不在意:“沈校书脱籍的事,杜公子不必着急。方家这次有惊无险,本王也瞧出了杜公子的手段。杜公子有如此才能,本王自然是要留在身边,加以重用。等本王功业大成,到时候不论杜公子想青史留名,还是山云野鹤,本王绝不阻拦。”

    杜迁的呼吸越发急促。

    今日他来,原本是为了替沈师微和自己,向梁王争一争。他筹谋一场,好不容易得了方家人的信任,把林掌柜送进大牢,却没想到,自己这个拿捏梁王的计划,反而被梁王利用。

    如今抽身不能,相助不愿,又要继续昧着良心,为虎作伥,更不知到头来,究竟能不能和沈师微脱身而去。

    可眼下,事情他已经做了,又有求于人,出了低头,实在没有别的法子。

    杜迁双手攥紧,吐纳几回,艰难道:“王爷为小可着想,实是小可之幸。小可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还望王爷看在小可费心奔波的份上,早日替微儿脱籍。”

    元轼忙请他坐下,和善道:“杜公子言重了,本王只是需要你小施手段,并不需要什么犬马之劳。沈校书的事,本王一直都放在心上,你只管安心替本王办事,本王将来一定让你如愿。”

    杜迁随意应了了一声,又听元轼道:“今日府上摆着宴席,本王是抽空出来见你的,不好久留。杜公子若是还没用饭,不如就在此处用完再走。”

    “多谢王爷,既然王爷有贵客,小可不便多扰,这就告辞。”

    元轼也不阻拦,命下人将杜迁送出角门。等他离开后,护卫才从暗处现身,陪着元轼一道往正堂走。

    “王爷,这杜迁如此自作主张,险些坏了王爷的大事,王爷为何还要这般善待于他?”

    元轼眼中掠过一丝得意:“若是为了他这个人,实在无甚必要。但他背后可是杜家,他父亲杜誉升现当着都察院左侍郎,等将来左都御史王同敞致仕归乡,杜誉升自然要顶了他的职,做这都察院里的头一位。”

    “可是王爷,杜家有家规,不许庶子登科,只怕这杜迁根本牵制不了杜誉升。”

    元轼嗤笑道:“你懂什么,杜誉升家里虽然规矩大,可他是个心软的,对四个儿子一视同仁。杜迁不能考进士,他便费心打点,将儿子送去山南的榆林书院,盼着儿子将来桃李天下,岂不也能青史留名?”

    护卫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属下还以为那杜誉升根本瞧不上自己这个庶子,才把他远远打发到山南去。”

    “捏住杜迁,自然也就捏住了杜誉升,将来本王举事,何愁杜家不肯相帮?”

    “王爷英明!”

    元轼甩了甩衣袖,想起一事:“你暗中跟着徐瑞也有一段时日了,方如逸这次入狱,他与方家可有什么往来?”

    护卫摇头:“并无往来,徐先生每日照旧去江府,替江介办事,方家这几日急得跟什么似的,也不见他候问一二,好像方家出事,跟他没什么关系。”

    元轼满意道:“看来徐瑞是真心在替本王办事,也难怪,他爹是个没用的,方家终究是武将门户,文臣素来看不上。方家父子又久驻漠北,在京都没什么靠山,徐瑞指望不上他家,如今又出了事,自然不会相帮。”

    “王爷思虑周全,属下万不能及。”

    眼看就要到正堂,元轼停住脚步:“再有两日,科榜就要放出来了,徐瑞可在三甲?”

    护卫一下跪倒,脸上现出愧色:“属下无能,使了不少法子,都没能从礼部查出半点消息。”

    元轼扶他起身:“这也不怪你,礼部是江介做主,礼部的官员虽多,可从来都只有一张嘴,说的是江介让他们说的话。江介是个文臣,素来胆小,家中养着不少好手,你进不去礼部和江府,也是常理。”

    护卫满心感念:“多谢王爷体恤。”

    元轼站在暗处,望着堂上那番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左右不过这两日了,徐瑞有才,定入三甲,我们只消耐心等上一等。”

    “是,属下明白。”

    ……

    两日后,贡院大门前围着老大一群圆领青袍的举子,个个仰着头,一脸紧张地望着放榜的高墙,等着差役们把盖在上面的红布揭下来。

    鼓声一响,红布落下,密密麻麻的名字惹得众人横冲直撞。

    徐瑞也在人群中挤着,他是头一回参试春闱,虽然对自己的文章有些把握,可毕竟科场如海,谁能有十成信心,说自己定能榜上有名。

    没等挪到最前头,身后忽然一阵喧哗。

    “那不是江国舅么!”

    “江国舅这次也参加春闱了?我怎么不知?”

    “你进场的时候,抖得跟筛子一样,哪里瞧得见其他人?江国舅春闱时,与我是隔壁,只是没想到他今日会亲自来看榜。”

    徐瑞被挤得动弹不得,艰难地扭头一看,果然瞧见江与辰远远地立在人群外,背着手姿态清闲,脸上没有半点其他人紧张难安的模样。

    “江国舅!小可帮你看!”

    站在贡榜最前头的一名举子高喊起来,他刚在榜上瞧见了自己的名字,正在兴奋的时候。

    “那就多谢了。”江与辰慢条斯理地喊了一句。

    “江国舅要从三甲开始看,还是从……”

    “当然是从最前头。”

    众人纷纷笑出声来,只当江与辰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家父亲身居首辅之尊,自己也便青云直上,科榜得名了。

    他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怎么可能考得上!

    说要替他看榜的举子,也是个爱在热闹堆里乱搅的,一听这话,奋力挤到最左边,暗自寻了一句讥讽之语,等着好好笑上一笑。

    谁知,他仰头一看,脸色猛然变了。

    三甲里,竟赫然写着“江与辰”的大名!

    “这,这怎么可能!”

    他难以置信,揉了揉眼又看了一回,揪住身边一个举子道:“京中还有谁叫‘江与辰’?”

    那人察觉了什么,连忙仰头,看见那三个字,惊得叫了一声:“江国舅中了!是前三甲!”

    人群顿时沸腾了,一个个都顾不上寻自己的名字,非要挤到贡榜最左侧,要去看江与辰的大名。

    “三甲都有谁啊?”江与辰语调舒徐,似乎早就知道自己必定一举得中。

    “除了江国舅,还有顾尚书的二子顾远岱小公子,和……徐瑞?此人是谁?”

    举子们仰着头,甚是惊讶,京中才高学深的世家子弟,他们多少知道一些,故而一瞧见“顾远岱”的名字,就知他是户部尚书顾言申那位六岁便才名斐然的二儿子。

    可“徐瑞”这个名字,他们从未听说过,也从不知哪位徐姓大臣家中,有一个才高的子弟。

    “你们连徐先生的大名都没听说过,还好意思来考进士?”

    江与辰不知何时已然挤进人群中,一把揽住惊喜万分的徐瑞,高喊道:“大家好好看看,这位就是徐瑞,徐先生!”

    人群中又是一阵喧哗,众人忙扭头过来看人,见是个陌生面孔,眼中都有些不敢相信。

    “江国舅,你认得徐先生?他是什么来头?”

    江与辰得意道:“徐先生的父亲是先帝时的状元郎,一生守正持中,为人低调,教出的儿子,自然才品兼备。这次我能登上三甲之名,也多亏了徐先生。他是我的授业恩师,以后你们若是对他不敬,便是对我不敬,对我江家不敬!”

    众人忙道:“岂敢岂敢!徐先生有如此高才,马上就是天子门生,我们这些人,哪敢对他不敬?”

    江与辰扫了他们几眼,又让徐瑞转了两圈,等众人把他的面容认识清楚,这才拉着他离开。

    徐瑞犹如做梦一般,他从没想过自己居然能荣登三甲,离开贡院后许久,他才渐渐平复心绪。

    “徐先生?徐先生?”江与辰喊了他两声,见他仍旧有些愣神的,抱着手笑道:“这就欢喜疯了?”

    徐瑞张了张嘴,许久才道:“原来科榜高中,是这等滋味。”

    “什么滋味?”江与辰拍拍他的肩。“众星捧月?人人仰慕?徐先生,你的青云路才刚开始。”

    徐瑞叹道:“江国舅说得没错,家父曾经告诉过我,进士及第不过是官场的敲门砖,想要高中,苦读就是了。一朝登科,便是满京钦羡,可得中的举子却从未想过,中朝的路,并不好走。”

    “能在大喜之中如此冷静的,只怕这天底下也没几个。”江与辰随意拱了拱手。“居安思危,徐先生,恭喜了。”

    徐瑞明白他的意思,若是换了旁人,发现自己中了三甲,定然欢喜疯了,觉得自己将来唯有仕途亨通,全然想不到官场里的手段有多黑,以后的路有多难走。

    可他不一样。

    这段时日,他帮着江首辅打理过不少事,朝臣们的诸般面孔,他早已瞧了个透彻,也练出一身应对的本事。

    眼下得中进士,这辈子的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才刚开始。

    徐瑞沉默许久,心绪恢复如常,猛然间想起一事:“江国舅,这段时日,我不好去方家拜见,昨日听说逸儿妹妹要和杜侍郎家的四公子定亲,此信可真?”

    --------------------

    第119章 设宴

    ======================

    江与辰点了点头:“是真的,这两日少将军正和杜家长辈商议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