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26节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26节

    对于贩卖私茶出境的,一经发现,并罪死。

    在这般严格的规定下,茶商们就更不敢把茶叶私自贩卖出境了。

    将来如何不好说,但最起码现阶段如果不跟朝廷进行茶马互市,这些藩国或胡人是根本没办法获得茶源。

    “那咱们就只能跟他们交换了么?”在对方狠狠的骂了一通后,另一位藩国官员也不甘心的问道。

    “除了与他们进行交换,咱们还有其他选择吗?”马上便有人这般回道。

    一时间,屋子里俱都沉默了下来。

    其实也不止这些百姓对茶叶的需求越发紧迫,如他们这些官员,这段时间也面临着无茶的危机。

    毕竟他们只是条件比普通百姓好,获得的特权比普通百姓多,但却也跟大家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

    于是迫于民众的不满,和生活的迫切需求,这些实力最为强大的几个藩国也在经过一番内部商议后,最终还是派遣了使臣过去向朝廷请求互市。

    朝廷这边,甭管背地里也曾进行过怎样的讨论和揣测,这会对于这些实力最为强大的藩国的请和,都一样表现出了十分的热情。

    很快双方也都达成了茶马和市的谈判,朝廷在先后与这几个藩国进行交易完毕后,总共又换取到了一万两千匹的良马。

    再加上前面换取到的数千匹良马,朝廷今年换取到的战马总数量,瞬间便跃居近几十年以来的最高值。

    除了优良的战马,朝廷还对于一些较小的部落,用茶叶跟他们换取一批质量并不怎么理想的马匹,以及牛羊等牲畜。

    朝廷实施这部分举措的政治目的,主要便是用于安抚了。

    并且凡是用作茶马交易的茶叶,在韩彻的提议下,朝廷还都做了规定,一律采用上等茶叶。甚至还对一些特别受游牧民族欢迎的产区茶叶,规定一律只做官卖。

    于是,价格给的实惠,茶叶质量上佳等一系列的举措,自然也为朝廷越发赢得了那些藩国或胡人的欢迎和拥护。

    之后一段时间里,除了直接跟朝廷请求过和谈的那些藩国外,也使得平州这些边境城镇,近来便经常能看到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的小部落游牧民族临时组建起来的队伍,驱赶着马匹朝廷设置的茶马市场换取茶叶。

    而每每当这些游牧民族到来后,还都能在当地引起一阵热闹的场景。

    说起来,还是这些游牧民族在头次组队过来换取到需要的茶叶后,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现了这里的物资品类上的丰富,以及物价上的实惠。

    同时,也注意到了他们草原上的牲畜,皮毛、虫草、贝母等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

    这些游牧民族也不是傻子,反正茶叶现在必须到这里才能交换得到了,于是在下次过来时,便也试着将自己部落里的各类特产携带了过来。

    第一次带过来的时候,这些游牧民族因为语言上的不便利,还有种族上难以避免的一些隔阂,其实心里还生出过担忧的。

    但架不住带来的草原特产实在是足够好,又摆放在繁华的街道上许久,于是就被有心人注意到了,还试着问了:“你们这些货物是不是要拿来卖的啊?”

    “我们想要换棉花、棉布还有白糖和食盐。”一位稍微懂得说一点汉语的游牧民族汉子,就一脸认真的回答道。

    “那你们想要如何交换?”对方便又继续问了。

    那群游牧民族却开始凑到一起一边小声嘀咕一边不停的往他身上看,直把对方看得都有点一头雾水起来。

    过了会,先前那位会说点汉语的汉子,才再度开口问道:“你的东西呢?我们得先看看你的东西好不好。”

    他们虽然是第一次来平州试着自己主动做交易,却并不是第一次跟外族人做交易。像那些商行到他们部落来的时候,就跟他们交易出去的牲畜或药材一样,所带来的货品都会有不同的质量。

    对方一听便也知晓这群游牧民族大概是第一次来做生意。

    想了下,对方便试着提议:“这样,你先告诉我,你们想要什么样的东西来做交易。只要合适,我便用银钱把你们想要的东西买回来,再换给你们,可好?”

    闻言,听得懂这话的几个游牧民族互相对视了一眼,接着所有人便又聚拢到一起,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了一番讨论。

    对于银钱是这边的官方通用货品,能充作购买一切物品的媒介一事,这些游民民族还是知晓的。刚刚他们之所以要求只肯以物易物,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怕自己受蒙骗吃亏。

    “他说可以用银钱去给我们把要的东西买过来。”

    “那就跟他换!咱们这么多人,也不怕他!”

    “对,不怕他!”

    这么一番商讨过后,这群游牧民族很快也都达成了一致,决定跟眼前这人做下这桩交易。

    接着,他们又试着报出了一早便计划好的具体的交易明细。

    “行!就按照你们说的来。”对方一听,简直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甚至还怕他们反悔,赶紧唤来同伴,去把他们要的物品快速准备齐全过来。

    因为商人在进行以物易物,还是深入到大草原里,甚至随时都有可能会遭遇到风险和意外等,肯定是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才会干。

    而就这些游牧民族刚才所报出来的交易明细里,他们是有考虑到了所需要换取到的物品在这边的市场价。不过对于他们带来的那些草原特产,却只是按照过往跟那些商行来草原做交易时的价钱,略微提高了一点运输上的耗费。

    这份价钱落在对方眼里,自然便觉得是捡到了便宜一般。

    不过这也不能算对方故意在坑他们,先不说交易这块,是游牧民族这边自己先报的价,且说这收购和零售,价钱本来就不可能是一样。

    至少眼下这场交易在做完之后,双方是都感觉到了非常的满意。

    等到这群游牧民族携带着茶叶和其他必要的生活物品回到自己的部落里后,还跟身边的人做起了宣传。

    “那边的东西又好又便宜!”

    “他们也可喜欢我们草原上的东西了!”

    随着这些人的宣传,很快便也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开始将自己的部落的特产,运输到西边边境等城镇试着交易。

    这些个来做交易的游牧民族也便跟着感受了一把,自己部落里的特产在这边受欢迎的程度。像他们之后报出来的价钱也越来越接近当地的市价,却都一样被当地人抢着交易。

    要知道很多只能在高寒地区所生长的珍贵药材或皮革等,对于内地来说,一向来都是极其难得的。若不然,过去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商户顶着巨大的风险,深入到高原上去。

    然后在这些贸易交流的过程中,彼此的文化和社会关系也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和融合。

    在西北地区因茶马交易,带动双方边境百姓的交往互动,使得民间贸易也随着呈现越发繁荣起来的景象时,京城这边,韩彻也及时收到了相关的情报。

    韩彻将整理好的一系列文书呈给皇帝看的时候,哪怕是在早就对此有过预估的情况下,皇帝也还是为上面的数字感到了震惊和欢喜。

    因为在茶叶实施榷茶制度的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给朝廷到来的课税收入,竟然已经能抵得上同时段盐利的三成!

    第157章

    挂心

    自从朝廷对盐业实施抓大放小的改革政策,只掌控生产和批发,将零售和运输环节都交给商人去负责后,盐价又是朝廷管控,不允许私自涨价的。商人要想赚取的越多,便只能走量。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人积极的用着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使得食盐在市场快速的流通了起来。

    食盐在市场上流通的越迅速越广阔,各地的百姓便都能吃到便宜的食盐,同时朝廷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大增加。

    去年,朝廷在盐业方面的财政收入,更是直接破了六百万贯的数字。这就意味着,不算商人为着盐引而在边境开荒种地,给军队运输粮食等上面的获利,单只是在收入这块,就已经比改革前上涨了近十倍。

    再说回这次的榷茶制度,才开始实施便能抵得上同时段盐业收入的三成,若后续不出意外的话,茶叶这块每年将保底能给朝廷带来一百八十万贯的财政收入。

    还是那句话,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

    而在时下,除了盐这款商品,茶叶不仅同样也具有需求量大,能保障税源稳定且丰富。它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如盐一般是必不可少的生存物资。

    因为就各地官府传达过来的茶叶相关文书,和韩彻这次的汇报结合便可知晓,不仅那些跟朝廷请求互市的藩国在进行茶叶外贸,他们的子民也越来越多的组队去平州的茶马市场购置茶叶,还有那些胡商们也越来越活跃的参与进来。

    毕竟朝廷只是严禁内地茶商私自售卖茶叶,尤其是贩卖出境。但对于藩国的商人来跟官办茶叶机构只要是用马来购买茶叶,都从未有过制止的行为,甚至还都是秉持着欢迎的态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的朝廷对比过去,简直都能称得上是暴富了起来。作为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帝对待韩彻的态度,自然也是越来越重视。

    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皇帝此刻对韩彻一脸的温情。

    结果未曾想到的是,韩彻却在这时候,忽地再一次跟他请辞吏部尚书的位置。且从神情上来看,韩彻也并不是在跟他玩一些臣子惯常使用的“以退为进”的伎俩。

    皇帝便大为不解:“爱卿,你这好端端的,怎就忽然要请辞?可是有何难处?不若先与朕说说?”

    要说这些年来,他们这对君臣之间的相处,那是非常合拍的。

    一方面,韩彻太能给朝廷赚钱了,皇帝敢说自建朝以来,前面的那些个皇帝就没一个能像他在位时期这般财政充实的。

    再一方面,作为权臣,韩彻事还少。

    除了推行政策时,必要的政治手段外,其他时段韩彻既不结党营私,自身也找不出让人指摘的地方。

    好用、没麻烦、还无威胁,就是皇帝对韩彻最直观的看法。

    所以最起码在这个时候,皇帝是真心实意不愿意韩彻请辞的,若韩彻真遇上什么麻烦了,他也愿意出手帮忙解决。

    韩彻便也一脸感动的对皇帝表示道,他并没有遇上什么麻烦。只是这吏部尚书的官职做到现在,越发让他察觉自己的能力是在民生经济上。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他想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给朝廷、给皇帝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

    韩彻还言道吏治这块,又并非他不可,朝中更是能找到不少能力比他出众的大臣,可以接任。

    皇帝听到这,便不说话了。

    哪怕韩彻说的这些确实是事实,可这些年来的君臣相宜,让他这会心里难免对韩彻的请辞产生了几分不舍的情绪。

    见状,韩彻便仔细跟皇帝阐述了他接下来要办的一些事。

    这些年来,盐政、税收、常平仓和漕运等事务一直仍然都归属韩彻在管辖,虽然它们的行政运行这块已经趋向于成熟稳定,但眼下还有茶政,还正处于起步阶段。

    像韩彻这次进宫,除了跟皇帝汇报上述事务,也是到了要开始准备实施榷茶制度的第二个阶段。

    为了配合茶马互市的顺利进行,前端时间朝廷对茶叶实施了从生产、销售,运输、乃至最后跟外藩或胡人进行交易等各个环节,都十分的严格掌控。

    最终,也确实得到了朝廷想要的效果。

    那些外藩或胡人一时之间全都没了茶叶来源,便都只能主动来与朝廷请求茶马和市。

    但这么严苛的政策,显然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弊端。因为商品若全方面都被朝廷掌控在手里,是非常不利于市场流通的,从而一定会影响到茶叶方面的民生经济。

    所以最初在刚实施时,韩彻便也与皇帝说过,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利益能以最快速度实现最大化,所采取的非常时期的使用。后续对于榷茶制度,还需要就具体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修缮。

    除此之外,茶叶的产能也需要加快跟上。

    再者,韩彻还言道:“茶叶多生长于南方,较为温暖之地,然夷人多处于西南或西北之地……”

    茶叶同样便也面临着运输上的问题。

    韩彻便表示:“臣认为,依然可借助商人来解决,朝廷只需严格掌控住茶源和对外藩或胡人的直接交易……”

    皇帝坐在那,听着韩彻对榷茶制度接下来的实施娓娓而谈,也不由得被他所描述的茶叶庞大市场所吸引了进去。

    显而易见,韩彻也确实如他一直说的那样,他更擅长的是民生经济。

    想到这,皇帝终是叹息了一声:“罢了。”

    两日后,皇帝便在朝堂宣布了新的吏部尚书人选。

    “二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天傍晚,等到韩彻刚回到家里时,因听闻消息,早就等候多时的齐五郎忙一脸紧张的上前问道。

    吏部尚书换人可绝非小事,所以朝堂上刚做完宣布,消息便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官员之间传播开了。

    为着家人和自己着想,韩彻一直以来都鲜少会跟家里人讲公务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