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23节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23节

    “嗯,可以了。”韩彻走上岸,接过韩老三递过来的一把嫩草擦拭干净脚底的沙粒,再穿上鞋子。

    刘家村生蚝养殖的前期工作已然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养殖期间的照看管理等问题。韩彻要管的是整个安南县,当然无法一直留在刘家村。

    生蚝养殖期间也只需要注意海水不要被污染,而时下本就无各种化工污染,安南更是地广人稀,生态环境极佳。刘家村的村民们便只需注意后续维护好这片海域的环境,就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要知道生蚝还是唯一一种在养殖时,能自己就在海中觅食足够,完全不必人类去喂食饲料的生态海鲜。

    于是当天下午,韩彻便带着韩老三等人,返回县城。

    一道随他们回去的,还有那头耕牛。

    养了大半月,耕牛身上的外伤早就没事了。便是这应激情况,如今也好转不少。而且,它对韩老三尤其的亲近。

    柳氏听完过程,不禁道:“多通人性的牛啊!那些个巫医动不动就喊‘杀牛以祷’。似这般的滥杀生灵,莫说求什么神灵保佑了,他们就不怕把福报给杀没了吗?”

    “可不就是!”韩老三表示强烈附议。

    三娘四娘也充满同情的围在耕牛旁打转,之后四娘还蹭蹭跑去厨房,拿了一把鲜嫩的蔬菜喂食。

    牛低头一把就卷走四娘手中的蔬菜,尾巴也处于一种垂直下垂的放松状态。

    韩彻瞧见了,忍不住笑了笑。

    第二日,韩彻重回县衙坐班,查看衙门这段时间实施了的各项公务。

    有钱县丞和刘县尉两个副手在,真正需要韩彻亲自处理的事情并不多。韩彻也并非那等一味抓着权柄不放,凡事皆要亲力亲为的人。

    “大人,事关先前送押而来的巫医……”这时,刘县尉一脸为难的前来询问了。

    先前韩彻因着要忙刘家村饮水问题和养殖生蚝,便派遣了衙役将那巫医送至县衙,让刘县尉按照蛊惑诈骗和损毁公门财务二罪合并,对那巫医作出惩治。

    背信藏巧谓之诈。

    也就是说,用不诚信的手段去操作谋取自身利益,便可称之为诈骗。

    朝廷更是针对诈骗,制定了对应的惩罚制度。

    惩罚制度中,既有财产处罚,也有行政和刑事上的处罚。对情节特别严重者,还可实施杖杀和弃市。(1)

    也就是将人活活打死,或是带至闹市处死。

    韩彻这次是为着威慑安南整个地区的巫医蛊惑行为,因此虽未对那巫医处以死刑,但也罚处他一些财产,以及刑事上徒一年半。

    “怎的?有人寻到你那里了?”韩彻笑道。

    他早预料到这处决一下来,定会有人坐不住。巫医既能在安南盛行多年,排斥打压到正经大夫毫无立足之地,必然已不再是简单的奇风陋俗。

    “前些时日,城中陈家商铺的陈三郎前来寻我,言道巫医乃是为着治病救人。纵使其医术尚未修炼到家,也万不该因此判刑。”刘县尉转述道。

    “那你的意思呢?”韩彻问道。

    比起那些巫医搞出来的动作,韩彻显然更想知道刘县尉的想法。

    “巫医蛊惑人心,其行为不亚于谋财害命,自是当严惩!属下只是忧心,安南盛行巫医多年,背后团体已然形成一定气候。”刘县尉皱眉道。

    其实刘县尉最担忧便是那些巫医会因此事而暗地里使坏,比如散发谣言,甚至是蛊惑信众闹事。

    “那你觉着在巫医和银钱之间,百姓会选哪个?”韩彻笑问道。

    这要是换了刚穿来的那时候,韩彻必然对此有所顾虑。可如今,整个安南的农户去年在韩彻的带领下都挣得了一笔于他们来说,不算少的银钱。今年大家更是希望继续依靠韩彻,让莲藕种植能挣回更多的银钱。

    所以,如果说巫医是安南百姓过去因生活过于贫苦,而求得的一丝精神上的慰藉。那么韩彻便是切切实实,给他们送去银钱的活财神。

    试问,巫医此时去散播谣言,蛊惑这些百姓,当中又还能有几个愿意听从的?

    “官府竟还不肯将人放出来吗?”城中陈家商铺名下的一间宅子里,有一上了年纪的巫医眉头深皱,满脸凝重道。

    此次那名巫医被罚,于整个巫医群体而言,都并非小事。

    巫医在安南盛行多年,为了保持住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行事素来强势。

    结果这一次韩彻不仅直接痛斥巫医供奉的神灵乃是邪神,将这名巫医以诈骗罪判处刑罚,更是通告至各村。若他们还不能及时把人从衙门捞出来,往后巫医们在安南百姓心中的威信,免不得都会跟着大打折扣。

    “谁让他这次去动的乃是衙门发放下去的耕牛!”一旁的陈三郎恼火道。

    另一年轻点的巫医,当下便急道:“牛最后不是没被杀么!”

    陈三郎便看着对方,一字一句说道:“可那位韩县令言道,耕牛被惊吓过度,心理损伤不小,恐一辈子不能痊愈。”

    年轻巫医闻言,表情僵住,牛心理受损伤?还一辈子不能痊愈?

    “这,这不是鬼扯么!”年轻巫医气急道。

    “便是鬼扯,又能如何?”陈三郎叹气:“能帮的,我都帮了。想来你们也都听说了,那位韩县令手段狠厉,绝非寻常人。”

    想当初郭杨二人,可是掌控安南十数年之久,先前的老县令更是被他们操控成了傀儡。结果这位韩县令才来不到一年,便使得郭杨二人双双倒台,如今还不知被流放到极北之地,是死是活。

    眼下看样子,韩县令应是极其反感巫医。那么他也该好生想想,如何与这些巫医快速撇干净关系。

    注1:有参考唐宋时期的诈骗律法。

    第28章

    集市

    陈三郎态度的转变,老巫医何尝感知不到。他只得赶紧联系多位巫医,聚集一处,共同商议应对办法。

    然这事发生至今已然大半个月,说实话,一众巫医们何止是想办法,甚至有些人已经行动起来。

    但让他们惊惶难安的是,韩彻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百姓间竟有了极高的声望。巫医们刚想如以往那般借神灵之言,意指韩彻处置不当。那些乡民们客气些的,闷不做声。有那不客气的,当面没说什么,可转头便呸出声来。

    便是山间土着,竟也有人面色犹豫道:“那位韩县令,是个好人啊?”

    “那韩县令在百姓心中颇有分量,绝非三言两语,便能蛊惑得了他们去对抗。”一巫医神色凝重的言道。

    “难不成咱们便什么都不做了?”有巫医当即便不满道:“长此以往,咱们巫医在安南还有何地位可言?”

    “那你来说说,还有何好办法?”对方反问道。

    “我要有好办法,我不早说出来了么!”他嘟囔着了这句话,后面到底也没再说其他了。

    事实上,他心里也清楚。巫医在百姓心中再如何有威信,也终究没法跟官府直接对上。更别说这位韩县令,一桩桩的惠民事情办下来,在一些安南百姓心中的地位,早已高出他们巫医许多。

    “如此,都安生些吧。往后能看诊的便看诊,不能看诊的,千万别去碰。”

    这不能看诊里面,指的自然就是官府分发的那些耕牛。

    事实上,原本巫医们看诊的对象,也并非这些能得耕牛的农户。毕竟这些人当初要么是流民,要么就是全县最贫困的家庭。

    可架不住韩彻大力帮扶他们,好比刘家村那户人家,免费得了耕牛,又因着去年帮人代购藕粉和敲生蚝赚得了些银钱,方才能请得起巫医看诊。

    巫医的那些事,韩彻其实并未怎么放在心上。

    回到县衙,查看完近期处理过的公务后,韩彻便开始命人在南市择一块面积较大的空地。再寻了些木工过来,准备将其修建成两排面对面的,约两个平米左右大小的草棚摊位。

    草棚摊位中间预留的人行道上,每隔四个摊位的距离,再安置一套固定的长条桌和长条凳子。

    然后草棚摊位最里面的地方,又做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勾栏。

    勾栏在现代的电视剧里通常都被赋予了一些特殊含义,但实际上它早期是用来特指演出场所。

    像这一处勾栏,便是韩彻准备预留做说书的场所。

    前面的草棚摊位,则是韩彻给各乡村预备的藕粉或农产品售卖点。

    去年销路没打开,必须得官府帮忙做支撑和宣传。如今藕粉知名度打开,官府便打算给他们安置统一售卖地方。这样,既能鼓励百姓自力更生,也能避免遭受无良商家欺压。

    至于售价这一块,纵使其他地区也琢磨出藕粉的制作手艺。但栽种技术不到位,产量一时半会便很难跟上。原先的售卖,韩彻又没有定价过高,安南藕粉还有之前推销出来的知名度在,想要卖出百文一斤的价钱,是毫无问题的。

    甚至还能售卖出略高些的价钱。

    对此,钱县丞其实是有些忧心的:“让乡民们自行去售卖藕粉,若他们不愿或不敢来呢?”

    “你且瞧着吧,他们会来的。”韩彻笑道。

    自古钱帛动人心。

    经历过去年那一场代购的乡民们,又如何能不受到诱惑。

    韩在南市修建供各乡镇农户们自行售卖藕粉和农产品的集市动工的同时,就派遣出衙役通知给到各乡镇。

    各乡镇的村民在被告知这消息时,既有高兴,也有惶恐不安。

    “让我们自己售卖?”说实在的,村民们从未自己真正售卖过东西,哪怕去年藕粉卖得那般火爆,可今年真轮到自己上场,难免会担心售卖不出去,或者售卖得价钱还不如去年。

    “大家莫要担忧,大老爷并非完全不管咱们!” 各村里正便严格按照韩彻交待的,一点一点的去安抚这些乡民。

    首先,摊位这一块,官府今年对各乡镇农户实施的是免费供应。

    其次,交易税收这一块,县内农户售卖全免,只征缴购买者商税,比例为朝廷制定的三十取一。

    乡民们听闻,果然便有些意动。

    说实话,去年藕粉知名度打出后,越来越多的商户来到安南抢购,各村还皆有乡民进城代购藕粉。在亲眼瞧见藕粉售卖得那般火爆,当时已经有不少乡民们都觉着价钱略低,难免想卖高价。

    “那里正你家可要去售卖?”有乡民便问里正。

    “当然!我定是要去的。”里正说道。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乡民又问。

    “待我家莲藕第一茬收了,制出藕粉便去。”里正还笑道:“若有想一同去的,可提前告知我。届时咱们也能做个伴!”

    “我家若能寻里正作伴甚好,甚好!”听他这般说,在场的乡民们都特别的高兴。在他们眼中,里正算是村中顶有能力的人了。跟着他一起,大家心中顿时就有底多了。

    “好,到时候大家记得与我一起进城去售卖藕粉!”里正也很高兴。

    要知道自从韩彻全面接手县衙后,给各乡镇的乡长和里正,也制定了任务和考核。

    在韩彻看来,乡长和里正是最接近农户们的佐杂官。是农户们遇到困难,最方便求助和给予帮助的对象。

    更是帮助农户们与县衙沟通的桥梁,协助县衙的第一助手。

    因此在职责上,韩彻有参考现代的村长和村支书的一些工作,去规范这些人。

    当然,要想他们能更尽职责的去做事,奖励是必不可少的。韩彻在俸禄上保持不变,但却给各乡镇村制定了奖励制度。

    好比这次鼓励乡民们踏出第一步,自己学着售卖藕粉。待到年底,韩彻会根据各村乡民的售卖情况,给予各乡长和里正嘉赏。

    这年头的百姓也不比后世,他们不仅甚少走出村子。更因安南历来偏僻穷苦,此地的农户们可以说,一辈子跟外县人打交道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韩彻去年对藕粉和蚝油制定的限购,让乡民们因代购一出跟外县人自然而然产生了接触和交流。也算是间接的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和胆气,今年让他们进城自行售卖一事方才能进行的这般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