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科幻小说 - 穿越古代:我在运河上做九品闸官在线阅读 - 第73章 铜山岛卫城荒废了

第73章 铜山岛卫城荒废了

    从韩庄闸口到青铜峡,一路上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浅夫村。

    赵雄看过地图。

    过了青铜峡以后,当面就面临大湖。

    明朝末年,大运河开了韩庄口的泇河。

    使得,微山、郗山、吕孟、张庄、武家诸湖始连,形成微山湖。

    之后南四湖渐渐融为一体,成为江北大泽。

    广义上的微山湖指南四湖。

    微山湖原为平原,后来受黄河改道影响,加之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水利建设影响,逐渐形成今日的湖泊面貌。

    这时候微山湖蓄水接近150多年,成为巨大的湖泊。

    着大康朝陈平日久,但是这十年,微山湖水匪猖獗,在湖上小岛立寨子,打劫过往客商。

    颇有前朝小说改编而来,水泊梁山杂剧的味道。

    安德海的银子,从陆路搬运至枣庄,在枣庄码头装船,要经过微山湖。

    想想赵雄就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今天他以打鸟郊游的名义,沿途勘测地形,看看地形。

    赵雄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下远处的山。

    果然不高的山上有堵石墙,在太阳光底下反射的一闪一闪的,晃人眼睛。

    他放下望远镜说道:

    “勋爷,这个就是青铜峡的金刚门吗!”

    刘同勋点点头说道:“以前小时候跟我阿爹来过,金刚门后面就是

    铜山岛卫城要遣散寨子的人。

    不过那时木头搭的寨子就已经破烂不堪了,现在七八年过去了,不晓得里面的情况了。”

    “金刚门吗!

    我倒要见识见识,跟上!”

    赵雄把望远镜放下说道。

    骑着小毛驴随从打扮的童幼竹,瞅着他手里拿的望远镜不吱声,但眼睛里满满的都放光了。

    赵雄察觉到了,笑着把望远镜递给过去。

    童幼竹欢喜地接了过来,在小毛驴上摆弄开了。

    后面坐牛车的小姑姑宠溺地看着他俩。

    山路蜿蜒而上,确实不太好走。

    三台牛车慢慢地爬行,其间淌过一条乱石嶙峋的溪流,又经过两段险峻的山坡。

    直到一个时辰后,赵雄才看到堵在两山拗口间的那面石墙。

    这面石墙是大理石凿成的。

    不算高,也就一丈出头,长约五十步,正卡在两山之间,将山上的唯一通道严严实实地挡住。

    赵雄下了马,走上天来仔细瞧着侧面石墙,又走了几步,竟然侧面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过牛车。

    这是古代工匠的障眼法啊!

    队伍过了石墙,赵雄看到左手边的悬崖下,是一个寨子,寨子建立时肯定是经过精心挑选。

    废弃的山寨隔了一片沼泽,有一个几十户的浅夫村。

    刘胜牵的马指着,山底下的浅夫村说道:“大人,那便是我家了!”

    赵雄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儿,刘胜家里面所在的浅夫村,地理位置极好。

    浅夫村修建在一片河网之中。

    东、南、北,上面全部都是有小河,河两边栽得密密麻麻的榆树,桑树,柳树。

    周边河流都是深挖过的,水很急,水很深,坝垒得很高很高。

    就算现在是枯水期都是一片稀泥巴沼泽地。

    没有吊桥是很难通过的。

    村里水利沟渠完善,水塘也蓄满了水,虽然现在是枯水期,但已经种下了冬小麦,依然可以用水塘里的水浇灌。

    要想冬小麦收获以后,养活浅夫村的民众还是绰绰有余的。

    也问过刘胜的父亲刘二,他知道刘二没那个水平,浅夫村里有高人指点啊!

    队伍过了石墙,里面有用木头建的塔楼已经残破得都垮了个屁了。

    塔楼的下面撑着一些木架木栏,开了一扇门,这是已经荒废的军塞后门。

    赵雄牵着马走过到破败不堪的门,看了看两边的山壁,几乎垂直向上,高达十余丈。

    山顶似乎还有一些残存的木屋。

    一座简陋的军寨,除了石墙之外,没有什么看得上眼的屋舍,除了那条山顶留下来的溪流。

    赵雄暗自点了点头,也不知当年是谁修建的这座军寨。

    就这个地势,只要放上一队兵,就能死死卡住进山的通道。

    外面来上再多的敌人也丝毫不惧。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处。

    只是现如今,铜山岛卫城荒废了。

    赵雄带着部下来到山顶。

    山顶不大,杂草丛生,也就一两百平方,三间石头砌的房间倒还完整。

    边上还有一个升旗台,这里是军寨的制高点。

    他登上升旗台放眼看去,周边几十里尽收眼底。

    东面是大运河,西面是平原,北面是浩瀚的大湖。

    再往下看,这座寨子环境是没的说,就是透着一股子残破的味道,那种被岁月浸透了的残破。

    俯视前山,左边破损的马厩右边有二十多座石灶估计是士兵的伙房。

    山脚底下,几排营房,周围东倒西歪的木头寨墙。

    内部很宽阔,围在当中可容纳几千多人操练的校场。

    估计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构成了这座军寨的全貌。

    向北边,铜山岛湖的方向,是一道缓坡。

    看完了周围的环境,他们一队人赶着牛车,从半山腰缓缓地往下走,跨过校场,来到了军寨的大门。

    大门口有个废弃的小码头,地势平整,似乎住着一些人家。

    赵雄皱了皱眉问道左良玉,“这里是不是有人家居?”

    左良玉说道:“我叫下属去找人问了,一会儿就来答复。”

    在衙门里当了都头的左良玉,确实把事情干得有板有眼。

    韩庄闸衙门的衙役都头,就相当于,有了一份工资的保安小队长。

    过了一刻钟,赵雄的身边就站着几个人。

    无不是粗手粗脚,满面风霜,身上的棉袄破破烂烂,只是不时跺脚哈着白气地看起来像乞丐人。

    山寨的大门口,入口迎着湖面上刮来的风。

    赵雄感觉到,这里比韩庄镇的气温要低了两度左右。

    看他们脸都冻得皱皮,便让家丁卸下挂在腰间的军绿水壶,给他们饮用一些热水。

    等他们缓过气来后,他才招过来说话。

    打头的年纪约莫有三四十岁,身材甚是魁梧,粗壮。

    左良玉说道:“雄爷,我叫人问了,他们是这附近定居的渔民。”

    赵雄仔细地看了看这几个人就,笑着说道:“渔民,我看是流民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