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今之变,堪比孔圣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今之变,堪比孔圣

    刘琏听着父亲刘伯温的话,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作为刘伯温的长子,刘琏可是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在这天下人的眼中有怎样的评价。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这一句便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

    而在天子的口中,刘伯温更是被称为刘子房。

    这些评价在刘琏的心中,丝毫是没有言过其实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竟然如此夸赞一个人,这如何叫刘琏不惊讶呢?

    “父亲,那为何您从未和儿子提起过苏先生?”

    刘琏好奇的问道。

    苏璟的名号,在这应天府内,可谓是如日中天。

    真这么厉害的话,怎么也会谈及的吧?

    刘伯温的声音再度响起:“琏儿,有些事情,为父不能和你说太多,苏先生之才,不仅仅是胜过为父,古往今来,怕是找不到几个可以与之相比的。”

    “或许苏先生就是今时的大贤者,可以与孔圣比肩的存在。”

    刘伯温直接将苏璟和孔子相比了,孔子那是谁?那是圣人!

    儒学已经影响了华夏大地几千年,如今还在根深蒂固的影响着。

    刘琏彻底呆住了,他也是儒生,二十多年的生涯里,几乎学习的全都是儒家典籍。

    对于孔子,那自然是无比的崇敬。

    祖师爷么。

    尊古崇古,那也是儒家的惯例。

    但现在,自己的父亲却说,有一个人,就在今时,可以比肩孔子。

    这让刘琏如何能够相信?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孔子乃是唯一至高之圣人,不可能有人能与之相比。

    “父亲,这不可能吧。”

    即便是面对自己的父亲刘伯温,刘琏依旧是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没办法,儒家思想太过深刻入骨,这已经是近乎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坐在马车之中的刘伯温并未意外,自己的儿子作为儒生,这么想没有任何的不对。

    即便是他,也是在家潜心研究苏璟之论许久之后,才有所顿悟。

    “琏儿,你觉得,今时与古时,谁更好?”

    刘伯温问道。

    今时与古时,非常宏观上的问题了。

    刘琏几乎想都没想就回答道:“父亲,这还用想,自然是古时了。”

    “为什么?”

    刘伯温继续追问。

    刘琏回答道:“《商君书》有言,‘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杜甫曾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些都表明,古时之世,没有战争之苦,百姓安居乐业,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再看今时,战争频发、饿殍满地,百姓饱受王朝更迭之苦,孩儿实在是看不出来今时能有什么比古时好的地方。”

    刘琏的想法,就是标准的孔子教诲。

    孔子一直推崇三皇五帝时期,禅让制更是被孔子盛赞,或者说,儒学尊古的源头,就是孔子。

    刘伯温听着刘琏的回答,淡淡回应道:“刘琏,你真的以为,古时之世百姓是安居乐业吗?你有没有想过,古时的百姓,不,应该说古时的人,连基本的生存都很难保障呢?”

    刘琏疑惑了,他说道:“父亲,总不能古时典籍记录的都是假的吧,那上古盛世可不仅仅只有《商君书》中有描述,怎么能说古时百姓连基本生存都难以保障呢?”

    刘伯温的话,显然刘琏是不信的。

    刘伯温淡淡道:“琏儿,三皇五帝时期,还尚且是人力农耕的时代,铁器没有,牛耕同样没有出现,田也随我种过,没有铁器牛耕,种田有多辛苦你是知道的,你凭什么认为那个时期的普通人,就能安居乐业呢?更不要说当时的水利设施不发达,天灾造成的危害更加的严重。”

    刘伯温这番话,说到底就是生产力和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

    苏璟所讲述的社会变革理论,其中生产力正是核心的关键因素。

    刘伯温久居在家,潜心研究,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此刻,刘琏愣住了。

    种田这事,他还真的做过。

    毕竟刘伯温曾经就被号称青田先生,因为不想为元朝效力,隐居青田县自耕自种生活。

    当时的刘琏,虽然年幼,却也是会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种田的效率,这刘琏清楚。

    上古时期,这亩产肯定是没有现在高的。

    那么,为什么在记录之中,三皇五帝时期的百姓生活,是无比富足美好的呢?

    刘伯温没有理会沉默的刘琏,继续道:“你看到的那些典籍记录的美好生活,都是谁记录的呢?那些所谓的百姓,到底有多少人呢?那时的社会还是奴隶制社会,被称为奴隶的人,是不是就不配被称之为百姓呢?”

    连续的问题,直接让刘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刘伯温口中的古时,和自己所理解的古时,好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三皇五帝在记录中,那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

    但若是仔细思考的话,那时还是部落制度,各个部落之间常为了生存资源大打出手,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便是最好的证明。

    那些战败者,自然就会成为战胜者的奴隶。

    这些人,可以被称为百姓吗?

    刘琏不知道。

    “可是父亲,就算是现在有了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幅度的提升,百姓的生活,依旧很是困苦啊!现在的百姓,就真的比古时的百姓生活的更好吗?”

    刘琏只能抛开古时,转而讨论今时。

    刘伯温回答道:“这个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咱们的陛下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

    朱元璋?

    大明天子?

    刘琏再度懵了,不知道刘伯温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说道:“若是今时不如古时,那咱们的陛下一介贫农出身,又怎么能夺取天下,建立大明呢?”

    “父亲,孩儿还是不太懂,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刘琏疑惑的问道。

    刘伯温微微一叹,说道:“琏儿,等我死后,我书房里的那些书,你再好好看看吧。”

    有些东西,终究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还好,他将苏璟教导的那些惊世骇俗的理论,全都整理好了。

    “是,父亲。”

    刘琏点点头。

    虽然并没有将自己的疑惑解答,但刘琏对于苏璟的好奇,却是越发的旺盛起来。

    因为他从父亲刘伯温口中得到的苏璟印象,与他从各种传闻中听到的,差别不小。

    刘伯温知道,几句话想让自己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儿子改变固有的想法很难,但他更加的确定,苏璟就是那个足以堪比孔子的存在。

    社会形态终将发生变化,未来会产生全新的世界。

    如果说孔子是尊古的话,那苏璟就是展望未来。

    未来,必定是前进的!

    马车继续前行,总算是来到了宝源局。

    此时的苏璟还在为弹簧的事情而烦扰,铜制的弹簧虽然也可以用,但内部应力太小,使用一次就不行了。

    想要再使用,只能更换弹簧。

    这样一来,便捷性就大大遭受了影响,哪怕是组装很简单,也与苏璟制造它的初衷不相符了。

    弹性上,铜还是太差了。

    不过,弹簧的问题还没解决,此刻苏璟又遇到了第二个问题,子弹。

    现代枪械的子弹,都是在一个弹壳内填充所有的东西,包括火药和弹头。

    这对工业水平的要求,太高了。

    在尝试了多次之后,苏璟不得不承认,以明朝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有自己脑海里的知识,是不足以造出现代枪械的子弹的。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量级上的事情。

    想要造出现代枪械的子弹,必须要懂得枪械原理,机械结构,还要懂得探矿,开采,冶炼,热处理,热力学,动力学,机加工,锻造,铸造,各种工业母机的原理和结构,化学,燃爆等多种学科,并且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从设计到工艺对一线进行指导。

    苏璟自问现在的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的可能做到。

    制作一把现代枪械的想法,苏璟直接封存了起来,还是基于火铳的基础上改进比较现实。

    之前和沐英说的火铳各种方向的改进,正好是可以认真的做做了。

    研发办公室里。

    “苏先生,诚意伯来了。”

    一名吏员来到了正在画图的苏璟身旁,小声的说道。

    一般官员的打扰,根本就到不了苏璟这里,也就是朱元璋提前打了招呼,这才会有这个传唤。

    “诚意伯?”

    苏璟一愣,直接停下了手里的活。

    诚意伯是谁?那是刘伯温啊!

    当今大明,要说苏璟最佩服的人,刘伯温绝对是其中之一,不,之一也可以去掉。

    “快,快请诚意伯进来。”

    苏璟立刻起身说道。

    对待刘伯温,要有该有的诚意。

    苏璟刚起身,刘伯温便带着自己的儿子刘琏来到了苏璟的面前:“苏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老刘!”

    苏璟看了一眼刘伯温,有些惊讶道。

    但只是片刻,他便明白了过来。

    能够跟着朱元璋一起微服私访,对于自己讲述的社会形态变革理论能有着超强的理解力,并能举一反三。

    这样的老刘,除了刘伯温又怎么可能有其他人?

    之前只不过是一直没往这方面想而已。

    “诚意伯,你着实让我意外啊!”

    苏璟赶忙来到刘伯温的面前,言语间十分尊重。

    刘伯温也是笑道:“仁远伯,你这话可就是说笑了,我想你也早就猜出老朽的身份了吧。”

    “诚意伯折煞我了,你还是叫我苏璟吧。”

    苏璟朝着刘伯温说道,在刘伯温面前,苏璟表现的相当谦卑。

    此刻一旁的刘琏看着苏璟,只觉得无比的意外。

    他没有想到,在应天府盛传的苏璟,竟然是如此年轻,似乎和自己的年龄相仿。

    被自己父亲称赞堪比孔圣的苏璟,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从那些听闻的只言片语之中,刘琏是怎么都无法把苏璟和眼前的年轻人对上。

    “不不,不若这样,我还是叫你苏公子,你还是叫我老刘如何?”

    刘伯温朝着苏璟说道。

    和苏璟的姿态差不多,刘伯温也表现是很是谦卑。

    两人都觉得彼此是当世之大才,不敢有丝毫大的怠慢。

    一番拉扯之后,总算是按照刘伯温的建议执行了下来。

    “老刘,此次前来,应该又是那位的命令吧。”

    苏璟开门见山。

    既然知道了刘伯温的身份,这洪武三年,刘伯温的处境他也就清楚了。

    没有朱元璋的命令,刘伯温肯定是不可能来见自己的。

    “果然是什么都瞒不过苏公子,老刘我此次过来的确是奉命而来。”

    刘伯温点点头,并未隐瞒。

    苏璟笑笑,转而看向一旁的刘琏道:“这位是?”

    刘琏立刻拱手道:“苏先生,在下刘琏,乃是我父长子。”

    刘琏?

    刘伯温的长子。

    苏璟在脑子里过了一下,这位刘伯温长子,在历史上还真不怎么出名。

    苏璟之是回忆起了其死在了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刘伯温死后没几年。

    这一家子,是真的有点惨。

    “犬子让苏公子见笑了。”

    刘伯温说道。

    苏璟笑道:“哪里的话,老刘你这么厉害,你儿子肯定也不差的。”

    虽然刘琏不算出名,但怎么也是刘伯温的儿子,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

    “好了,琏儿,你先出去吧。”

    刘伯温朝着刘琏说道,与苏璟相关的事情,终究还是不方便让刘琏知道太多。

    如果不是刘伯温的身体不太好,刘琏此次都不会随行。

    “是,父亲。”

    刘琏点点头,缓缓退了出去。

    等到房间内只剩下苏璟和刘伯温两人的时候,刘伯温这才说道:“想必仁远伯已经猜到我此行的任务了吧。”

    这一次,他没有称呼苏公子,而是又叫了仁远伯。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苏璟笑道:“让诚意伯来当说客,天子还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老这波操作,在苏璟看来,那真是相当炸裂了。

    自己何德何能,能让刘伯温这样的人物来劝说去当官呢?

    刘伯温看向苏璟,说道:“苏公子,我也是身不由己,还望苏公子莫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