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大明:从1566开始在线阅读 - 第49章 喜大普奔在江南

第49章 喜大普奔在江南

    江南秋夜。

    朱墨在灯下仔细看完三份密报。

    一份是胡宗宪、谭纶署名的,劝自己立刻暂停抗倭公债和织造银行,等待朝廷旨意,如果暂停,此二人将力保自己没事。

    对此,

    朱墨还是有一点小感激——

    这两个人的确都是好人!

    这个时候还能想到他朱墨的安危,在大明朝也是少见了,比起郑必昌这些人来说,可谓是天壤之别。

    另一封却很意外,是张居正写来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钦佩之情,说恨不得立刻就能来江南帮忙筹划云云,读着竟有些肉麻——

    “子玄贤兄台鉴:

    永定一别,兄自任艰危,而愚弟每愧尸位。日对萧萧之水,想见子玄兄慷慨英气如昨。兄名满天下、谤满天下,是非不足为庸者论也;而朝议汹汹,严党攻讦,如有寝食之恨者,固子玄之远略宏伟也。弟尝思兄之方略,近日如梦初醒,恨不得千里之驹以飞至,秉烛于案前,朝夕聆训,庶几可匡扶天下于既倒也……”

    对此,

    朱墨真的很意外,不觉回想认识张居正的整个过程,心想:你虽然比徐阶厚道一些,可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啊,惭愧倒是真有,别的没看出来……

    而他却不知——

    张居正是在朝议时看到嘉靖的态度,才忽然转变的!

    这张神童一开始并不看好,只是想让朱墨下去搅局,等朱墨杀了何茂才,他才奇怪,而等亲眼看到嘉靖转背对着吕芳,这才明白:原来,朱墨是皇上要用的人!官营钱庄什么的,是皇上支持要干的。

    他张居正是何等人物?霸才无双,从来不计手段,回到家就立马写信拍马屁,然后叫兵部的人用八百里加急送来了……

    而第三封信,是来自飞玄宫的那个老道,还有李三爷。他们在信中没说别的,只提到江南的朋友有没有帮忙,除此之外就是嘘寒问暖,最后说尽快回京,到时候再小聚一番云云……

    对此,

    朱墨感到了一丝温暖——

    毕竟还是这两个忘年之交最让人挂怀……思来想去,除了普清老道师父,就是这两个人对自己是真情实感了。

    而对眼前的事,朱墨则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事情到现在为止,进展得比预想要快要大。

    原先,他以为明朝后期已经没有什么民间财富了,虽然系统提示四省闲置资本达5000万两,但内心还是有点将信将疑……而此时看来,民间财富仍然极其庞大!四五厘的利息,十天就筹到了一千二百万两,的确超出了预想。他原本以为最多五百万两的。

    另一方面,大明的商业基础也特别好,这些认购者,三分之二是商人,三分之一是缙绅,都说来认购是为了长期稳定收益。这就非常让人鼓舞了!说明大明朝的富人们是非常理性的,这就有了银行业的基础。

    现在,

    事情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那就是——

    提升纺织工业。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已经摸清了底细——

    大明的纺织业其实是分散的,织造局只有三千架织机,每年产20万匹丝绸,但大明的出口总量,却是50万匹以上;而系统提示,四省作坊达到36000多户,潜在产能是300万匹,比起现在每年的数量,可是翻了6倍。

    如果能把这些小作坊搞大,产量还能增长,那就太了不起了。而要让小作坊迅速成长起来,最需要的当然是银子。

    而此刻,银子已经在手!

    那么接下来的事,就是借给这些小作坊。

    大明纺织业的利润,对外贸易在200%以上,对内也有50%多,那么,借钱的利息就可以放到八厘以上,比如一分。

    如此,

    则官营钱庄的一千多万两白银,每年将有四五厘的息差,足以构成织造银行的利润,一千万两白银,偿还利息后,每年还能赚四五十万两。

    不仅如此,

    大明的其他民间作坊之多,早已超出想象,对银子的需求那可是天文数字!一千万两根本不够用,以后还可以扩大数倍,比如三四千万两,那么光是银行的利润就有二三百万两。

    除此之外,还有各行各业的税收,加起来,大明的财政收入至少每年都有一千万两以上!

    如此,则大明还有什么可愁的?朱墨实在看不出来。至于朝野的议论,只要银子摆在眼前,什么流言都会立刻消失的……

    为此,

    他早已亲笔草就一份告示,因为是写给老百姓看的,省去了诸多华丽辞藻,用大白话写道——

    《告江南绸缎作坊及桑蚕户》:

    夫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大明官营江南钱庄今已成立,首批到位一千万两白银。皇家信用、童叟无欺。有缺钱的纺织商,或是想做纺织的桑蚕户,皆可向吾借钱,吾只收一分利,期限可达三年。

    吾言出必行。

    大明赈灾特使,布衣朱墨。手书。

    与此同时,

    他命令郑必昌在江南全地派出衙役、更夫、乞丐,到处宣讲、张贴,又在每个县衙门单独成立了“官营钱庄办事处”。每县配两个人员,其中一人是干过钱庄伙计的,薪资由钱庄支付,比普通衙役高出一倍。

    告示一处,整个江南地面当然是炸了锅!

    每个村、每个镇,都有人三三两两赶到县衙,人人是喜大普奔,每条路上,每处街头巷尾,都是议论纷纷。可以说,凡是有水井处,朱墨的名字就成了绝对热点,上到六十,下到三岁,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议论这位大明第一才子!

    ……

    这日清晨,

    朱墨带着笑笑生,直接去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淳安。

    夏天时,淳安、建德发了大水,总共三十万灾民,其中五六万已经无家可归。虽然已经过去了数月,但由于朝廷没钱,救灾始终捉襟见肘。

    淳安的新任知县海瑞,本是清流推荐的,这段时间几乎是每天派人来省里催促:好几万灾民就要断粮了。而省里呢,又实在没有办法,上月还是戚继光从营中拨出一部分送来,这才撑了一个月,而此刻,粮食又要没了。

    朱墨对海瑞这个人,自然是十分钦佩,但也很奇怪: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他真的是嘉靖朝的海青天吗?但无论如何,这个人是真是假,朱墨都让人带来了几车银子,命押运队稍后出发,一共是三十万两。

    如果海瑞是个伪君子,他打算直接将其拿下。如果是个真好人,这些银子就算是见面礼了,以后当然还有更多。

    只是在心里深处,朱墨总觉得不太真实……因为他所来的现代,是不可能有这种人的,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在明朝生活了十几年,也很少看到有几个好人。

    ……

    两人一路乘着马车,到了淳安县外二十多里的一个市镇,正要通行,却听一处草棚茶馆里挤满了人,许多人都在议论纷纷——

    “那个朱公子开钱庄还真大方,才收一分利,咱们县都是两分呢!”

    “胡说!这些钱只能做织造!你当借了钱去赌吗?”

    “赶明儿我家也去借钱买一架织机!”

    “听说朱公子说了,只要是借了他钱买织机的,织出的丝绸他都愿意收?”

    “那是!我们村里都有七八户借钱买织机了,杭州那边已经在赶造了……到时候每一匹能赚十几两呢!”

    “这么好的办法,为啥以前的官儿想不到啊?”

    “你当人人都有朱公子的大才吗?我听京里人说,朱公子是神仙下凡……”

    “别扯了!是神仙还不知道咱们淳安的苦吗?别指望那个朱公子,还是指望咱们的海老爷吧!”

    “是啊……还是海老爷靠谱!”

    “人要知是非,没有海老爷去戚将军那里借粮,淳安人都活不成!”

    “……”

    一提到海瑞,

    茶棚里瞬间一片沉默。应无物的大明:从1566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