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在线阅读 - 第391章 正德十八年科举结束

第391章 正德十八年科举结束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殿试。

    人员济济一堂。

    因为皇帝修改了三榜制度之后,中举的数量大幅度提升。

    南北中三榜成员各自一列。

    南榜、北榜人数相当,各有一百二十三人,中榜就可怜很多,只有区区三十三人。

    皇帝驾到,众人拜见。

    皇帝落座,轻咳一声说:“今科科举,只因时局紊乱,内外都需要梳理,因而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过,今科之后,下次正科,只在三年之后。

    接下来这三年,若你们有亲友落榜的,都告诉他们一下,他们可以选择参与太学府的课题,也可以准备好返乡入校,每年参与课业考核。

    朕希望太学府成为统合大明子民智慧之地,为国效力,亦不必拘泥于科举一途。

    往后,还有很多很多地方需要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百花齐放才能凸显大明之生命力。

    尤其是,朕决议对外封藩。

    那么,为了不重蹈宗周越封越弱的覆辙,朕就必须想办法保证提振大明综合国力。

    其中有一条最为关键,那就是人才。

    只是,自从赵宋之世,重文轻武,儒者不通六艺,不明五谷,甚至一日朕于乡野问一举人,菽如何收获,他竟然与朕言,店中可购得!

    儒者皆言农本,可是此举人竟然不知农事!

    此事万万不得持续发生。

    所以朕今科的题目是:如何制定儒者新的考试项目,让所有儒者既通文武,也明农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诸位爱卿,落笔吧。”

    朱厚照说完,锣鼓敲响,然后自己离开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杨惇拿着笔,回想着朱厚照的话,不由得皱眉。

    皇帝从来不拘泥过往,尤尚今时。

    所以,皇帝的题目,本质上是要告诉所有人,儒生言农本,那么就要去干农活了,不干你敢说农本?

    大兄曾言道:直隶布政司下属的学校,从小学开始,专门开了学田,以班级分配,每人都需要下地劳作。

    此外,还有礼乐课、习武课,甚至到了中学,还有专门的猪圈、马厩、牛棚。

    全部都是需要他们亲自下去干活的。

    杨惇一下明白过来,皇帝想要干什么了。

    他要试探,新科进士之中,有多少人景从陛下身后,被坚执锐,扭转天下思潮。

    一旦不按照陛下的想法走,那么下场无非就是外调。

    但永远不可能入中枢。

    想到这里,杨惇提笔:“时移世易,天下当新……”

    除了杨惇领悟,不少人也都明白朝堂变化,会影响如今的人间变化,因此他们也都侧重恭维皇帝。

    罗贯中也是其中之一。

    他一边赞同皇帝的话,一边给出了标准解答:入学者,当根据年纪各有侧重。

    六岁及以下,从文炼体,是为筑基。

    六岁至十二岁,习箭、算术、文章、农牧等。

    十二至十六岁,礼乐、御车、律令、天文等。

    至十六以上,凭兴趣、生计各言其事。

    哪怕不为官亦可有一技之长。

    写完,罗贯中又补了几句,然后停笔,冥想,等着收卷。

    ……

    再一次锣响,士子退下。

    卷子收上来开始誊抄。

    内阁朝臣和礼部尚书林俊也都来了,他们开始看卷子。

    不过杨廷和没来,因为今科中,他家杨惇考中了,他得避嫌。

    梁储负责主审,看到题目的时候也并不意外。

    大明朝的殿试,大部分都是问时局问题。

    朱厚照今日的殿试题目,就是要未来的后进晚辈亲自对教育体系提出改进和质疑。

    林俊看了两眼,就把手中的文章放到了边上,接着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看到了什么?

    新科进士们,只要脑袋清楚的,都选择拍朱厚照马屁。

    对于学校的科目制度,多是赞同增加耕种课业!

    这……还是读圣贤书的人吗?

    孔子早年对于农学,虽然称不上好,但也绝对不是赞同学生去农耕。

    因为这样,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你可是读书,你是要出仕的。

    不从现在开始约束自己德行,你去干农活?

    胡闹!

    但这群人为了能考好名次,毫不犹豫选择赞同皇帝的计划。

    因为直隶省内的学校工作珠玉在前,只有脑袋不清楚的人才会选择驳斥。

    所以,今科之中,已经没有独立思考的人了!

    就算有,也都是城府极深之人,这种人进入官场,必定考虑自己利益。

    那么更不会轻易冒头冲锋陷阵!

    如此一来,皇帝成功了!

    林俊感觉到了窒息,皇帝已经成功用自己的威势,压服新科士子听从他的调遣。

    接下来时间到位,数年之后,天下就只剩下一个声音。

    窃理学而开新学,朱厚照极有可能成为人间新圣贤。

    百年之后,不论儒生还是士绅,都不会死命黑朱厚照。

    因为朱厚照的学问,将成为天下正统!

    你什么时候见过祖师被黑的?

    林俊感到深深无力。

    朱厚照完成利益集团的更迭,如果你上车,就只能被淘汰。

    为了子孙,林俊只能重新开始阅卷,忍着不适,将那些拍朱厚照马屁的人列在高分区域。

    最后,五个官员勾勾选选,发到了朱厚照面前。

    上上的,赫然是杨惇。

    朱厚照愣了一下,杨廷和家里总能出厉害的小子吗?

    不过转念一想又摇头,杨廷和现在算是自己的得力干将,没有必要将捧杀了。

    这个老头儿,是个嗅觉灵敏的家伙。

    转头将杨惇的名字列在了北榜二甲第十。

    然后吴承恩,真的十分简略,言简意赅。

    列南榜状元。

    中榜第一则是宗亲,朱厚照远房堂弟——朱厚煴,其父农部尚书朱祐枫。

    很快,名单列好,张榜布告。

    这一张榜单,不全是才能,而是人情世故。

    凡是反对朱厚照推行教育新政的读书人,一律下乘。

    凡是赞同的都上列靠前。

    “陛下之决心,始于今科。”

    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南榜二甲第十之后,年岁不大的杨惇叹了一口气,他已经能看清,皇帝接下来对于国家的执行政策是什么样的了。

    “二哥。”杨惇还在感慨,老四杨忱跑过来,“三哥来了。”

    闻言,杨惇转身看向笑容灿烂的老三:“如何?”

    “赐同进士出身,任税务总局三级吏员,协助处理接下来的秋税事务,积累经历之后,明年外放为官。”杨恒老实回答。

    “也就是说,明年你至少是个九品了?”

    “嘿嘿,这不是税务署到处缺人嘛。”杨恒搔了搔头,“听说朝廷准备给地方税务厅、署临时征辟权利。

    只要身家清白,并且精通算数,不管学历,就能协助干活。

    然后一年之后,保举入皇家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再根据经验和学习能力,升任正式吏员。

    我们这些人,接下来担子可不小,还得学很多东西,甚至包括搭建税务署的框架业务等等。”

    杨惇颔首,再看看自己的进士出身,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得留在京中观政一年,干的事情也和你一样,都是案牍工作。就是不知道会分到哪里。”

    “那得看二哥你选哪里了,或者干脆入都察院吧。”杨恒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

    杨惇一愣,接着颔首:“晚些再说,归家。”zWWx.org

    “好。”倦鸟落旧林的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