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不可能的罪己诏
书迷正在阅读:这个剧本杀绝对有问题、魔方诸天、最佳影星、掌门师叔不可能是凡人、我从凡间来(这个修士很危险)、我于教坊司中度长生、蜀山悬剑传、tag能力者、交换神之做题家老公和公主病妻子、我的伪娘淫乱生涯
“有意思,没想到竟然会遇到他?”李休拿着那叠厚厚的行卷再次走进书房,刚才他本打算找七娘算账,不过当看到行卷上的一个熟悉的名字时,却让他火气顿消,这个名字十分特别,那就是上官仪。 提起上官仪这个名字,可能后世知道的人不多,但他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孙女,那就是历史上武则天身边的女相上官婉儿,能有上官婉儿这样的孙女,上官仪自然也不是普通人物,事实上他本是大唐宰相,而且颇有才名,后来因为帮助李治起草诏书,准备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之位,结果这让武则天对他大为愤恨,后来将他抄家处死,上官婉儿也是在那时进了宫。 不说上官婉儿的大名,光是上官仪本身就足以引起李休的重视了,所以他向七娘详细的询问了一下上官仪的情况,不过七娘对他也所知不多,只是知道在十五那晚时,其它读书人都取笑她和恨儿,唯独上官仪帮她们说了几句话,所以才让她有了些好印象,这才请李休帮忙关注一下他的行卷,也算是好人有好报。 上官仪此人的生平虽然不像刘仁轨和苏定方那么有名,但能做到一国的宰相,而且还是在几乎没什么背景的情况下,这种人肯定都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而且马上就要开始科举了,以上官仪此人的才华,只要自己肯推荐,中举几乎是十拿九稳,所以这个顺水人情倒也十分合适,日后无论他做到什么高位上,自己对他都有举荐之恩。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立刻吩咐人拿上自己的帖子,然后亲手给今年科举的主考官写了封举荐信,信上也只写了上官仪这一个名字,虽然他和那位主考官并没有什么交情,不过以他的名气与地位,他的举荐都会得到重视。 做完了这些事后,李休发现平阳公主也出门了,马爷等人都在补觉,毕竟昨天很多人都玩了一晚上,李休昨天虽然也睡得晚,但现在却睡不着,只能干等着平阳公主的消息,结果足足等了一天,等到下午快要黄昏时分时,平阳公主这才从外面乘着马车回来。 “怎么样,大长公主可同意了?”李休看到平阳公主回来,立刻急切的上前询问道,只是看到平阳公主凝重的表情,心中也不由得一沉,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只见平阳公主这时面色纠结的道,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再次解释道,“今天我去找姑母,因为这件事不好明说,我只好想办法试探她的态度,但是姑母对这件事的反应很奇怪,似乎并不反对,但也不怎么支持,搞到最后我也摸不清她的真正态度?” “怎么会这样?难道大长公主对马叔这个女婿不满意?”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按说以马爷的身份,与光化郡主也算是门当户对了,这位大长公主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 “路上我也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可能还真是我们太乐观了,姑母年纪大了,想法也有些顽固,比如对于女子婚嫁的事,在她在看来,只有出身大世家的人才是最好的人选,可是马叔现在虽然位列国公,但是出身却不太好,所以姑母看不上也很有可能!”平阳公主这时尽量让自己按照光化郡主的想法理了一下这件事,然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 “如果大长公主只看重家世的话,那可就糟糕了!”李休听到这里也皱起眉头,他知道大唐有些人的确像平阳公主说的那样,最看重的就是家世与传承,比如像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无论男女,都以与这些大世家联姻为荣,甚至有些人看来,哪怕是像长孙无忌、李休这样的新兴贵族,也无法与那些大世家出身的人相比。 “应该还没有像夫君想的那么严重,毕竟姑母虽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所以我觉得她可能是有些犹豫,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去找表姐商量一下,虽然她可能会不好意思开口,不过为了自己的幸福,我还是要劝她好好的和姑母谈一谈!”平阳公主这时撩了一下耳边的发丝再次轻声道。 “这个……也只能这样了!”李休听完之后也是无奈的点了点头,像这种事他还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背后出出主意,真正出力的人恐怕还得看平阳公主和光化郡主本人。 上元节刚刚过去,李休的名气却是再次暴涨,起因就是七娘和恨儿流传出去的那一诗一词,其中那首诗本来是后世元好问的一首诗,也就是写那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的那个家伙,对方不但写的词好,写诗也是一绝。 不过相比元好问的诗,真正引起巨大轰动的却还是辛弃疾的那首词,长短句虽然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一直不被读书人重视,直到李休这首长短句一出,这让所有读书人忽然发现,原来长短句竟然也有如此迷人的一面,这下有不少读书人都开始认真的研究起长短句,估计用不了多久,长短句就会提前在大唐绽放出光彩。 到了李休现在的地位,诗词所带来的名气对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而且他对这种事也一向不怎么在乎,所以无论外界对他如何讨论,或者有多少人希望拜访他,全都被他一概无视,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如果和那些读书人坐而论道的话,说不定会被人发现他根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人。 另外李休现在也没心思关注其它的事,因为自从那天见到李世民后,他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即将到来的蝗灾之上,而且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李世民那些人一样,趴在窗台上向天下看,希望能看到几片乌云,哪怕是下场小雨缓解一下旱情也可以。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别说下雨了,天上平时连片云彩都见不到,天天是一片碧蓝的天空,这要是放在后世,简直太奢侈了,可是现在李休却越看越心烦,甚至开始怀念那种乌沉沉的天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场旱灾,朝堂上因为祈雨的事已经吵翻了天,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借机向李世民发难,催促他下罪己诏祈雨,而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却是拼命反对,毕竟他们都是玄武门的利者,如果李世民下了这首罪己诏,将会把他们的功劳也给抹杀掉。 也正是因为祈雨的事,朝堂上越吵越凶,而且在一些有心人的传播下,这场争吵已经不再局限于朝堂,而是连民间都开始议论纷纷,古人大都是迷信的,而且对于李世民做的事,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是李世民杀兄囚父得罪了上天,所以上天才降下这场天灾警示大唐,甚至还有传言,如果李世民不下达罪己诏,恐怕上天还会降下更大的天灾。wap..OrG 当李休听到后面的那则流言时,也不由得心中暗惊,看来暗中搞鬼的人还真是厉害,所谓更大的天灾,自然是指之后的蝗灾,如果李世民不下罪己诏,上天也没有下雨,结果之后引发更大的蝗灾,到时李世民身上的压力倍增,一个搞不好,就可能是天下大乱。 不过李世民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也知道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压力,但他却是咬死了不松口,就是不肯下达罪己诏,以李世民的骄傲,想要让他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这道罪己诏也不可能出现。 面对朝堂上的腥风血雨,李休虽然关注,但也并没有插手的想法,毕竟当初是李世民自己做下的恶,所以他今天也要承受相应的后果,更何况朝堂与民间虽然吵的很凶,但是军政大权毕竟掌握在李世民手中,只要他不肯开口,谁也拿他没有办法,唯一让人焦虑的是,就是之后的蝗灾所造成的影响,如果因为天灾而导致饥荒,甚至出现大批流民的话,恐怕就算能平息下来,关中也要元气大伤。 天气一天天的暖和起来,大地也恢复了往日的绿色,这时蝗虫已经开始出现,不过却是绿色的蝗虫,这种蝗虫一般并不会形成蝗灾,但是今年这种绿色蝗虫的数量也是奇多,每当李休走过河边的草地时,都会惊起一批蝗虫,这也让他更加的担忧,因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蝗虫也就孵化的越快,当蝗虫变成灰黄色,再加上一定条件的刺激,大量的蝗虫就会演化成蝗灾。 也正是知道上面这些,所以李休也一直观察着蝗虫的变化,而农部那边从开春之后,就开始抓紧时间将红薯苗运输到关中各州府,督促当地官员将地瓜种下,这样就算是蝗灾真的到来,其它粮食没有收成,靠着这些地瓜应该也能果腹。 五月中旬,李休正在家里教几个孩子读书,忽然听到外面一阵慌乱,当他走出学堂时,一眼就看到西方天际那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不对,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片虫云!北冥老鱼的懒散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