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大宋文魁在线阅读 - 第480章 狗一定吃屎

第480章 狗一定吃屎

    如果只是保证城池不失,很容易,只要命界河沿岸的城池加强防备即可,辽军南下劫掠一番,只要抢够了渡荒的粮食,辽国人自然会退回去。

    如今,辽国也不想和大宋全面开战,尤其是经过征夏之战,辽国摸不准大宋的军事实力,更是不敢贸然开战。

    只要不失城池,张唐卿就算立了大功,必定会受到万民敬仰,朝廷褒奖,甚至赵祯都觉得张唐卿是大宋最知兵的文官。

    可这不是张唐卿的本意,他想看一看辽军的实力,看看能不能把南下的辽军一口吃掉。

    只要打掉了辽国伸出来的爪子,辽国人才能感觉到疼,说不准能为北地打出十年的和平。

    这十年太关键了。

    有了这十年和平时间,张唐卿就有充足的时间去谋划辽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改革,尤其是军事改革,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分析辽军南下之地,就成为全歼辽军的关键。

    张唐卿甚至想到,如果辽军不南下呢?自己这一番布置,不就白费了吗?

    所以,一定要想法子让辽军南下。

    张唐卿回过神,使劲搓了搓脸颊,才发现自己的腿都麻了。

    黄寿见状,赶紧扶住张唐卿。

    “狗一定会吃屎,狼一定要吃肉,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既然如此,那我再给辽国人增加点南下的筹码吧。”

    张唐卿回过头,才发现值房内已经准备好了酒肉。

    一股异香飘了过来。

    李中骏笑道:“张侍制,尝尝拙荆的手艺怎么样,您可能不知道,当年我在家苦读的时候,全指望拙荆卖驴肉养活我呢。”

    张唐卿哈哈笑了起来,“嫂夫人和李大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去把任将军和余将军请来。”

    黄寿立刻就跑了出去。

    如今,河间府内有资格上桌子的人不多,但任福和余靖绝对在列。

    一张八仙桌上,除了张唐卿、钱乙、李中骏以外,还有监军杨怀敏、捧日军副都统制杨文广,龙卫军的任福和余靖。

    酒桌上的气氛比较融洽,大家说说笑笑,一坛子酒就见底了。

    李中骏还要再开,被张唐卿制止了,“酒至微醺最好,如今特殊时期,咱们就少饮酒。”

    “也好,要是咱们喝多了,传出去不好。”

    仁福和余靖看着另一坛子银州白,使劲咽了口口水。

    一夜好梦。

    第二天,河间府府衙热闹起来。

    保定军、广信军、归信军三军的厢指挥使到了。

    归信军和保定军的驻地距离河间府只有百里左右,最远的广信军也不过两百里,所以,经过一夜疾行,也能抵达河间府。

    保定军的驻扎在霸州,并不是后世的保定市附近。

    张唐卿的钦差行营一安定下来,皇城司的消息就雪片般飞了过来。

    辽国南京道的受灾情况比大宋要严重很多很多。

    别说农业用水了,连人畜用水都已经无法保证了。

    好在南京道就是以前的燕云十六州,居民以汉人百姓为主,所以,百姓们会打井,倒是不至于全部渴死。

    不过,已经可以预见的是,农业肯定会减产,甚至最严重的安次等地肯定要绝收,更别说畜牧业了,整个安次县内,几乎没有活着的牲口了。

    通过昨天的分析,张唐卿已经打算把辽军南下的主要地址,选择在霸州。

    等信安军和天雄军换防完毕,霸州就有两支禁军驻扎了,一个是天雄军,一个是保定军。

    再加上还有一支五万人的厢军过去加强防务,在短短的百里防线上,就集中了十五万人。

    如果张唐卿再把捧日军和龙卫军一起调过去,那就是二十五万人,其中还有五万骑兵。

    可如何确保辽国一定从霸州南下?

    张唐卿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众将齐聚值房内。

    面对河北两路的地图,众人陷入了深思。

    “杨怀敏,皇城司那边有什么消息?”

    “启禀大人,析津府有大军调动的迹象,不过,大军是从西门出城,目标好像是代州一线。”

    “代州?”

    代州虽然也受了旱灾,带并不严重,依靠河流和水井,基本能保证人畜用水和农业用水,粮食倒是不缺,从人之常理分析,辽国要想劫掠,肯定要先劫掠富庶的地方。

    像是霸州和雄州这种受灾的地方,本身就缺粮食,辽国人是来劫掠,还是送温暖?

    “辽国西京道可有动作?”

    “未曾发现。”

    “西京道可曾遭灾?”

    “风调雨顺。”

    张唐卿沉默起来。

    杨文广说道:“大人,南京道和西京道之间有大山阻隔,南京道的骑兵不可能越过大山从代州入侵。”

    “我记得南京道留守耶律哥令是辽皇耶律隆绪的堂弟?”

    “是。”

    “西京道留守是何人?”

    “耶律不获,乃是辽皇和耶律哥令的亲叔叔。”

    “本官记得,辽皇该开始夏捺钵了吧?”

    辽国建立后,政体发生过一次非常大的变化。

    刚开始,辽国实行南北院制度,就是咱们知道的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南院大王治理燕云十六州的汉人,采用汉律,北院大王治理契丹族的部落。

    后来,辽世宗撤销南北两院,实行南北枢密院制度,实行了不长时间,南北枢密院合并成如今的枢密院,形成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

    但为了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生活,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

    《辽史》中记载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

    在这种特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在契丹的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独特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

    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也就是说,耶律隆绪不常在中京和上京,而是四时巡游,过着“居无定所”的制度。

    按照时间分析,天气开始转热,耶律隆绪应该去北边避暑了吧?

    只要确定耶律隆绪去了北边,也就意味着辽国的三万禁军—大帐皮室军也离开了南京道。

    辽国的军队制度和西夏有点像,分为禁军、部族军、汉军和属国军。骑驴的大宋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