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织明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为大将军身前挡刀

第二十七章:为大将军身前挡刀

    其实在明朝也有军功爵位制度,除了斩首敌人头颅的首功之外,还有诸如奇功、头功、次功等等。

    可自大明中期以后,因为滥报、冒报军功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朝廷无奈之下也只得转回之前并不怎么看重的“首功”。

    首功相对于奇功、头功、次功来讲,最为简单明了,且其作弊弄假的难度也最高,毕竟敌人的首级那可是真材实料,做不得半点假。

    可如此一来,其弊端也逐渐完全凸显了出来,首先,就体现在公平上。

    两军对垒结阵而战可不是地痞无赖的斗殴打群架,大军与敌人激烈搏战之际,对将士们的组织纪律性与协作配合极为看重。

    要知道,敌人明明是全体官兵通力配合,一起流血流汗才杀死的,凭什么论功劳的时候就得让得到敌人首级的独享呢?

    这种突出首功的记功方式,很容易让将士们的注意力从杀敌转移到割取首级上。

    正所谓“仗打得好,不如首级抢得好”!

    基于此,久而久之战场上必然会出现许多出工不出力,眼睛只盯着敌人的脑袋,一旦有敌人被砍翻在地,立刻便一拥而上争抢人头首级以邀功,为此甚至不惜自相残杀。

    然而更严重的还不止于此,他们一旦开始争抢敌人的首级,必会导致己方军阵的混乱,从而使士兵们失去组织性。

    大军鏖战之际一旦阵型混乱起来,基本就只有溃败这一个结局,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无论是曾经横行一时的倭寇,还是北虏鞑子、东虏建奴,甚至是闯献等流寇常常利用明军的这个弱点,用死尸、落单小股士兵或者抛弃些金银细软等,来诱使明军主动乱了自家军阵后,再行反杀一举击败明军。

    其次,便是这种以斩获敌人“首级”来论军功,还会诱发一种极端的恶行——“杀良冒功”!

    因为敌人的首级就是军功,至于这首级是怎么来的、是从哪里砍来的却难以被真正有效的监管到位。

    所以就产生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敌人和平民百姓相比,谁的脑袋更容易获取呢?

    答案是极其残酷的——自然平民百姓的反抗更为弱小——首级也更易于获得。

    正是因为首功制度的种种弊端,那些坐镇守卫一方的朝廷大将们,都悄悄将“首级论功”的制度进行了修改。

    既不再单以首级论军功!

    虽然各位大将们向朝廷请功时候,还是以首级多寡为主来报功,但在战场之上却都严厉禁止麾下将士私自割取敌人的首级,敢犯者大概率会被格杀当场。

    他们如此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战场纪律,以提高自己军队的组织性与战阵的严密性,不给敌人创造突破己方军阵的机会。

    那么,他们的军功又是怎么算的呢?

    就是再次回到了“战功制”上面,以小队为单位根据各队的实际战斗表现,进行判定来分发斩获的敌军首级。

    战场之上表现不佳的,自己是不分给首级,甚至还是给予一些惩处,而那些表现优异的则多分敌人首级,然后各小队再以吃大锅饭的方式平分首级封赏。

    其实,张诚自打出镇宣镇北路地方后,就开始在自己的军中如此执行,每次临战斩获的敌人首级,只是用力向上官和朝廷表功之用。

    而在他的军中则是按照各队、局、司、部的战场上的综合表现,来核定各营各部每战的功绩。

    张诚在战前都会给各部下达明确的军事任务,并非是像其他将领那样只是笼统的下达军令,所以宣府军这边也就能更好地考核各营各部的战场表现,结合既定任务完成情况来核定功绩。

    而立功之后的奖赏,除了升职、赏银、赏田地、赏宅院、免税、免徭役等等之外,张诚还依着秦朝时的规矩,增加了一些如抵罪、赎罪的赏赐,以及记功折罪的规定。

    升职、赏银、赏田地等等都好说,抵罪便是可以用所获军功折抵自己所犯罪过;赎罪就是以自己获得的军功帮助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赎罪免罚。

    而记功折罪就显得有些特别,其意就是将自己的军功记入名册,暂时不领封赏,以为今后折抵罪过时使用,比较类似于存钱在银行的感觉。

    这一系列的军功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宣府军将士想要获取军功的热情,但光靠奖赏激励终究难以维持长久。

    在宣府军中,与军功赏相对应的便是处罚制度,张诚对于麾下的要求更是严苛,虽然平时不欠军饷,且吃得也比别镇兵马为好,三日内必有肉,但军规军纪也比别镇更为严格。

    正是在张诚一手大方封赏,一手大棒惩罚的制度之下,再加上装备精良,操练有素,才使他所率领的宣府军成为了大明第一强军。

    而今,他更发现自己治下的军民百姓们,都以成为自己麾下一名战士为荣,甚至哪一户中有男丁在永宁伯麾下当兵,都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不止民间对官兵的看法改变,由最初的鄙视转换成了如今的仰望,就连宣府军内的那些英雄也被战士们所崇拜,成为他们争相仿效的对象,并暗暗发誓下一次自己也要拼力杀敌,争一枚勋章回来。

    …………

    正是看到了勋章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张诚才想起来后世的军衔制度。

    军衔是军人的一种荣誉,军衔制是以军官的职务、资历、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标准,并依此来决定将官们的军衔晋升。

    同时,军衔制度也能够进一步理顺军官的编配关系,还能极大地增强将士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更可以提高军官的素质,以加强对军队的指挥、管理、保障和协同等方面。

    不过,对于此时的大明官将们来讲,军衔制度还是有一些超前了。

    大明朝其实也是有散阶与勋官制度,其与后世的军衔制度略有相似之处,但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明朝的散阶属于荣誉称号,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很像是后世的军衔,一称散官或阶官,指获有散阶的官员。

    而且大明的散阶和勋官都是有文武之分,如文散阶有四十三阶,武散阶有三十阶,而文勋官也有十阶,武勋官更是有十二阶。

    其不但有文武之分,更名目繁多,操作复杂,而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散阶,还是勋官,都属于国家名器,非是张诚可以拿来随意授予部下将官们的。

    所以,他才想到了利用后世的军衔制,来实现自己进一步提升部下将士荣誉感,并使将官们的职务、资历、贡献和能力相匹配,加强对部下将士的指挥、管理与保障等。

    但他的这一举动却使得大家隐隐有一丝担忧,恐有私设官名、私授官职的嫌疑,一旦被有心之人侦知,上表章弹劾又当如何是好?

    大家之所以有反对的意见,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张诚好!

    毕竟现在都已经紧紧地拴在了一条藤上,永宁伯张诚作为这一团队的领头雁,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关乎整个团队的荣辱与存亡。

    已经获取到了既得利益的人,自然是不希望张诚再冒险行事,以免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生死存亡。

    当然,也有一大部分人已经对张诚极为崇拜,甚至都产生出了无比信赖的心理,他们坚信永宁伯就是天上的“贪狼星”降世,专来拯救万民苍生脱离苦难。

    自打张诚前往豫省援剿闯逆大胜归来后,在宣府地方上便开始流行起关于“杀破狼”的传说。

    民间传言说张诚就是北斗第一星“贪狼星”临世,其性刚威猛,且胸有韬略,腹藏机谋,作事迅速而多进退之道,爱憎之心极重。

    这些都是张诚所具备的性格与能力,正暗合贪狼星之本命,而且他善恶表现不一,行事略带偏激,又有一点喜怒无常之感,最明显的还是过于迷恋桃花情色。

    如此,岂不坐实了张诚就是“贪狼星”转世的说法?

    另有一说便是贪狼星转世后,一旦会吉曜,则主其富贵荣华,将来必定能够彻底掌握军政大权,名震天下!

    这也正是其麾下官将愿意舍命誓死追随的缘由之一。

    人们更是纷纷传言,如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之流,再加上此前已然伏诛的王二、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等贼一起,被形容成天上主肃杀之气的“七杀星”下世。

    他们就是老天爷派下界来惩罚世人的,所以才能如此纵横千里,肆虐大明十余省地方,杀人无算,却又偏偏无人能治。

    至于为何会如此,便是众说纷纭,一般人是很难看破其中的真相,他们有的说老天是在考验朱明皇帝,也有人说是在惩罚朱明皇帝而使百姓陪着一起遭罪。

    更有人说这是要改朝换代的前奏……

    而之所以会有这么一说,却是因为传言讲辽东建虏奴酋黄台吉是“破军星”降世,这破军星与七杀星一般,皆为紫微帝星座下之二大战将。

    正是因于此,鞑虏才能以一隅之地,却数度攻伐大明,更屡屡深入大明畿辅重地,劫掠无常,祸乱天朝,遛马于大明京师城下。

    “七杀、贪狼、破军”,此三星在命宫的三方四正会照之时,就是所谓的“杀破狼”格局,此三星一旦聚合,便是主“天下大乱,必破而后立”之大世来临。

    这些内容是《紫微斗数》上面的记载,古人对于这些星象、命数之理,信之极诚,甚至是从不怀疑,于是便借此衍生出了“天下必将易主,而无可逆转”的传言出来。

    虽然这种传说只在宣府、尤其是北路民间开始传颂,可人们却是无比确信,言之凿凿,更是在有心人的引领之下,将永宁伯张诚比作唐朝的中兴名将汾阳王郭子仪。

    正是以上种种,赤城堡参将署前堂大厅内便形成了两派意见,其中一派倡导谨慎行事,不宜另立名目,以免引起朝廷的猜忌之心,反而不利于勇毅军。

    而另一派则是以众多武官战将为主,他们坚定不移地支持永宁伯的决定,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个军衔制度到底为何物,但有一点他们可是听得明明白白。

    便是这个军衔初任时会与各将的官职相匹配,可官职是有限的,并不能一直向上提升,然而军衔的却与之不同,因为军衔可以一直提升,而军衔的高低又将影响到各人领多少军饷。

    虽然对于在座的各位武将来讲,军饷多少已经没有多大的诱惑,他们早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是荣誉确是他们无比珍惜的存在。

    试想一下,大家都是千总的军职,这里面步兵千总比骑兵千总的月俸饷银略少一些,但这已经是公开的事情,大家都没有异议。

    可一旦永宁伯所提的这个军衔制实行开来,大家同为步兵千总,或是同为骑兵千总,然我的军衔却比你略高一点,连带着月俸也比别人多上一点,这将是何等荣耀?

    月俸饷银事小,面子事大!

    更何况听完永宁伯的详细讲解,将来这甲长必定要在上等士兵,哦,也就是上士之中选拔,而上士更是所有战士中之精锐,其下还有中士、下士。

    如此一来,各甲、队、局、司中都有多少上士、中士、下士,便可一目了然,将会有利于各营将官们准确掌握麾下各司、局的战斗力,为他们排兵布阵、指挥作战提供极大便利。

    永宁卫指挥使靳新朋对此虽不曾极力反对,但心中仍是不能完全放心,他满怀疑虑地说道:“大将军此举于我勇毅军实有百利,只是恐为小人所执,到朝臣跟前蛊惑攻讦。”

    他接着又轻声接着道:“若是这些人的攻讦谣言,传进宫里,被皇上听闻,恐会对大将军未来不利啊。”

    张诚也知他所言属实,麾下那些官员们的忧虑也正是在于此处,一旦私设官衔,私授官位一事传扬开去,便会给人留下攻讦自己的口实,确是非常之不利。

    然而,张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个性再次彰显出来。

    他面上神情十分安逸地开口淡淡说道:“‘军衔制’有助于激励我军将士阵前奋战,争先建功,本伯以为可行,而诸将亦觉可行,那便在我‘勇毅军’内施行开来。

    至于日后如何?现在却无须为之担忧,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若是皇上追问此事,本伯自会一力承担,不会牵累大家。

    诸位无须为此担心!”

    永宁伯张诚的话音才落,新任青龙营主将张广达就第一个站起身,大步行至中间空处,他二话不说俯身便即跪在那里,纳头边叩首边大声道:“末将愿供大将军驱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大将军身前挡刀,至死不渝!”

    在他的模范行为带领下,紧接着张国栋、陈铮、吴志忠、魏知策、李际遇、王元景等人也纷纷效仿,就连老将郭英贤、何振雄、匡永忠、唐先成,以及刚刚才归到张诚麾下的刘敏慎也不甘落于人后。

    转瞬之间,大厅内便即黑压压的跪倒一片,只有威远营副将林芳平因伤势未愈,虽躺在藤编椅上也是忍痛高声表着忠心。